专家介绍:
浆料其实有很多应用场景,现在批量出货最大的量是在光伏领域。从现在的趋势来看,单晶有单晶的银浆,多晶有多晶的银浆,还分正银背银等,这些是高温银浆,烧结温度在800度以上。现在大家比较在意未来可能有发展潜力的,就是N型的这种 HJT银浆,就是低温的银浆,在200度左右进行固化。
从格局上来看,全球范围内原来有四大家,杜邦、贺利氏,三星SDI还有台湾的硕禾,然后国内应该现在有三四家做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整体上来看,应该有十几家企业都在做银浆,做的比较大的是晶银、帝科、聚和,还有新三板的上市公司匡宇科技。晶银是苏州固锝的控股子公司,最近要发股收购成全资子公司;帝科股份已经IPO过会,下周三就会上市了。
现在整个正银市场在大概1800多吨的出货量,国内的几家加在一起可能40-50%,但趋势是在往上升,有可能会超到50~60%以上,这两年占比会更高一点。最近这几年,进口替代的趋势非常明显,在一些中低端,比如多晶的银浆基本上就是国产的了。单晶的PERC现在基本上也是在国产替代过程中,而且替代速度非常快,然后在N型HJT 电池里边,国产的很多企业都在做一些尝试,但是主要的还是以替代为主,其他企业的规模相对来比较小一点。因为技术不一样,所以难度也不太一样。国内的企业都是在突破过程中。
问答环节:
Q1:HJT这种低温的浆料,与PERC高温浆料相比,难度主要在什么地方呢?
A:最后的烧结工艺不一样,里边需要的成分其实是不一样的。高温浆料其实比较简单,配方上就是银粉,玻璃氧化物,然后就是添加剂、溶剂之类的,可能不超过10种材料。然后通过各种各样的配方把它做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低温银浆比较复杂,技术不太一样,因为单晶PERC银浆就是高温烧结,玻璃粉烧化了以后,将银和电池表面材料融在一起,直接粘合,低温银浆基本上就是通过隧穿效应,它的银粉外面包的是树脂,树脂与树脂之间是通过一定的电压,使电流能够通过,形成导电状态。从配方角度来看,低温银浆可能有十几种原材料拼在一起做,所以它配方要求会更高一点。HJT低温银浆国内还没法批产。
Q2:如何理解介面科技?
A:介面科技应该是说烧完以后或者固化完以后,介质跟介质之间是怎么结合的,是很重要的,和印刷工艺也有关系。分散化学是你的树脂体系,溶剂体系里的银粉怎么使用,其他原料怎么进行混配,最后怎么去跟电池工艺、组件工艺配合,这就是比较难的地方。因为又要有导电性,又不能烧穿正极,然后又要有足够的拉力使得电池片能够互联。
Q3:银粉国内就一家在做吗?
A:现在国内的银粉公司大概有5-6家,苏州和成都的两家比较好。这些银粉做多晶完全没有问题,做单晶其实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然后晶银和帝科都是以多晶为主的,所以他们可以用。
Q4:您刚刚提到全球每年大概需求1800吨?一吨大概单价多少,这个市场大概是多大?
A:银的价格多少加上一点加工费,然后乘以吨数就差不多是市场规模。现在N型银浆相对比较少,然后背银用量也不是特别多,就考虑正面银浆,1800吨,4000-5000元/kg,整个正面银浆市场目前大概在100亿不到,然后全球可能市场规模可能在200亿不到。
Q5:加工费怎么算?
A:银占成本的比例很高了,加工费就是把现在的售价减去银粉的价格。
Q6:HJT的话大概价格是多少,加工费是不是要高很多?
A:高温银浆的成本会比低温银浆要高。售价低温是高温的1.5倍左右,前段时间卖5000多元/kg,这几天银涨价好像7000多元/kg。其中的加工费还是挺高的,高温的银基本上就是银粉,低温的银又有片银,又有银粉。另外,玻璃板不用玻璃粉,用一些树脂,这些成本都会便宜一点。
Q7:刚才说全球的市场才1800多吨,苏州固锝募投就直接投500吨,是什么概念?
A:因为基本上未来全球的市场会被中国厂商全部取代。到时候可能比刚刚说的份额还要高,估计两三年之内会达到70-80%或者更高。这就跟光伏产业链的其他产品一样,国内占大头,一片单晶perc 158用80多毫克,HJT的用200-300毫克,现在是试验状态,希望能够量产的时候做到100-150毫克之间。所以当起量的时候,市场还是会更大,用量也会大一些。
Q8:正银现在的国产化的比例大概是什么情况,国产化的主要难点在哪里?
A:正银国产化比例其实很高了,可能超过一半。19年到20年会增长得非常快。帝科相对做多晶的多一点,单晶的少。多晶的基本上就是全部国产化了,下游大部分电池厂商也用的国产,目前下游厂商一些对交货周期敏感、或是发电效率要求高的企业也都开始用国产的了。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下游的厂商每隔半个月、一两个月就要求升级配方,对提升转化效率有较高的要求,难度在于整个研发体系。
Q9: 那HJT用的低温浆料国产化什么水平?
A: 低温浆料现在整体用量很少,国产化也很少。都处于送样阶段。从去年到今年都在做送样提升,但是下半年国内的企业会有些突破。
Q10: 若以4000元每kg为例,扣除3000元银价的成本,那么剩余的1000元中加工费会是多少?
A: 因为玻璃粉的价格大多为100~200元,那么这1000元中除去玻璃粉的成本剩余均为加工费。该产品成本结构相对简单。可以先去查产品售价,然后查询市场平均银价,其差价近乎等于该产品利润。这类产品与一般的产品或材料不同。
Q11:正银材料会因为银价波动导致产品利润率大幅波动么?
A: 不会大幅波动,产品利润率会有些许变动。该类商品因为其贵金属属性,其定价基本都背靠银价。公司下游客户采购银浆,银浆企业会立刻向供应商锁定银价,如此一来银价的变动几乎对利润率没有影响。
Q12: 如此推理加工费就相对固定?
A:对,加工费基本固定。
Q13: 苏州固锝和帝科这两家公司的区别主要是什么?是技术、客户还是其他?
A: 主要是客户不同,晶银目前在做转型,从多晶开始转向单晶并将继续转向低温银浆。他们的转型速度相对较快,帝科的转型则相对较缓。其他方面估计差不多。
Q14: 在技术这方面两家公司区别大么?
A: 在技术方面,如果能用,则区别不大。因为这个体系基本都是杜邦体系,由于历史原因杜邦在这方面做了很久。因为高温银浆中最重要的是玻璃粉的配比,其中使用何种元素的玻璃粉会相对讲究,但是这过于细节不方面透露。
Q15: 晶银和帝科这两家正银的单多晶占比情况?
A: 其实从他们的客户情况就能看出来,晶银的产品多晶和单晶都会用到。帝科是多晶的正银比较多。
Q16: HJT的低温银浆目前国内的企业只有晶银突破了是么?
A: 只能说当前低温银浆的产品部分已经达标,但是这不仅是电池片的问题,还和不同的组件工艺相关。所以可能电池片工艺达标,但到组件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例如用半自动化生产线不存在问题,但全自动化生产线存在问题。所以现在并不能说国内企业已经达标。
Q17: 可以说性能达标,但量产仍存在问题是么?
A:是的,因为有些技术指标比如说银浆的印刷速度、烧结温度、拉力、掺杂金属等方面均会对量产产生影响。因为有些因素例如导电率和拉力是有点互斥的,所以目前国内企业仍在调配配方,这是难点。
Q18: 这里应该不会存在做银的套期保值之类的行为吧?
A: 银粉价格确实变动比较大,帝科应该有做一些套期保值,晶银不确定。
Q19: HJT的浆料使用时,主栅银浆和副栅银浆是否有区别?
A: 有区别。在拉力、导电性指标上存在区别。两种浆料的配方也不同。
Q20: 那主栅银浆的价格和副栅银浆价格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A:不会,两者价格相似。
Q21: 目前主栅可以选择刷一次、也可以刷两次,那么刷的次数对浆料的使用量会有影响么?
A:刷两次肯定会使用更多的浆料。现在HJT国内的企业为保证质量和产品性能,会选择多刷几次浆料,导致成本会上浮,但是产品的销售市场一般在日本等海外市场,其售价会相应上调,所以可以承受其相对较高的电池片价格。最终的指标是电池片的转化效率,如果转化效率能够做到24%,下游客户会愿意买单。
Q22:国产的银粉有哪家做得较好些?
A:苏州有一家,成都有一家。银粉的中国企业竞争力不大,相比较于日本的DOWA,中国企业虽然看上去成本有优势,但稳定性上可能还有差距,另外环保投入不足,未来环保若加强、关税变化之类,优势不一定大,但应该有国产替代可能。目前全球角度能够做好银粉的不多,大多数都是靠进口。
Q23:目前HJT的正银浆料也都在和下游大厂做配套,配套情况如何?
A:厂商对低温银浆有一定需求,市场认为今年中国企业的低温银浆会有突破,但是哪家能够有所突破目前还不知道,下游客户愿意试验的企业也不多,拥有中试线的企业并不多,目前都是几公斤送样去试验,但是今年的进度明显加快,下游电池片企业有好几家号称要上GW的线,准备进行量产,因此需要国产的银浆,进口的成本压力太大。
Q24:一吨的银浆投资金额有多大,投产周期多长?
A:一吨的银浆投入不大,生产环节和设备不复杂,但主要是检测设备的要求要高,管理的标准较高。晶银前几天也有公开信息,500吨的银浆总投资大概就1.56亿,这里面还有一些铺底流动资金,其实投资规模要不了这么多。
Q25:那这个行业的行业壁垒是不是不高?
A: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实际上看起来很简单,但能做出来的没几家。光伏行业发展也快20年了,银浆的主流供应商还是海外的这几家。国内企业在背银突破了,多晶的正银做还可以,单晶的正银能做好的就没几家了,再到HJT用得低温银浆难度就更高了。配方、品控、管理能力各方面其实都很重要。在这个行业提升效率是关键,效率的微小提升对于下游也是会有很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