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多晶硅片经过制绒→扩散→刻蚀→镀膜→烧结→测试等工艺制程得到电池片。单体太阳能电池片不能独立使用,需与若干电池进行串、并联,并严密封装成组件才可进行使用。光伏电池片技术发展趋势:铝背场 BSF 电池(1 代)→PERC 电池(2 代)→PERC+/TOPCon
(2.5 代)→HJT 电池(3 代)→HBC 电池(4 代,可能方向)。2022年,规模化生产的 P 型单晶电池均采用 PERC 技术,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3.2%,接近理论极限。
超过 477GW。2022 年,N 型 TOPCon 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4.5%,HJT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4.6%,XBC 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4.5%
2022 年电池片出货排名方面,根据 InfoLink 调研,前五企业分别为通威股份、爱旭股份、润阳股份、中润光能和捷泰科技(钧达股 目前光伏电池片行业呈现两种一体化趋势:一是电池片企业向上布局硅料环节,如爱旭股份、润阳股份等电池片企业,入局硅料领域; 二是电池片企业向下游组件一体化延伸,如通威股份、爱旭股份等。 通威股份宣布 2023 末,光伏组件产能要达到 80GW,相对于目前 70GW的光伏电池产能而言,通威的电池片绝大部分自给自足,进入流通环节的电池片将大幅减少。爱旭股份也宣布扩建 85GW 光伏组件产能,从而将退出专业电池片厂商的行业行列,成为一体化企业。此外,中润光能也有组件产能布局。 据“草根光伏”统计,目前涉足电池片环节的专业化电池厂商+组件、硅片厂商,以及跨界厂商达 86 家。电池片环节厂商的数量要远高于硅片厂商的数量。根据相关厂商披露的产能目标和扩产规划,2023 年 80余厂商落地的 TOPCon、HJT和IBC 总产能将达到1151.4GW, 拟建设的电池片总产能将达 801.94GW。
份),TOP5 企业电池片出货量达到 115GW,同比增长 53%。其他现有产能较大的企业还有一道新能、英发德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阿特斯、东方日升、正泰新能、爱康科技、亿晶光电、润马光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