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传感:图像传感器的升级方向,可应用于高精场景和运动场景
图像传感器自从发明以来,历经彩色化、精细化的迭代,一直在向更加拟人化的方向发展。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目前基于2D的图像传感器遇到瓶颈,手机、相机的精细化发展都陷入迟滞,AIoT时代将向3D化发展。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3D传感技术不会完全替代现有的2D传感,而是将拓展图像传感器的应用范围。本文将重点探究3D传感可能的应用场景及需求,我们认为当前主要用于高精度场景(采集更多信息)和运动场景(采集深度信息)。
本文主要阐述3D传感在消费电子场景中的应用,另外两大场景智能制造、汽车电子(激光雷达)中的应用请见后续报告。
技术方案:不同技术路线决定不同距离下的精度,进而决定应用场景
3D传感技术路线分为结构光、ToF和双目视觉。不同的技术路线在不同距离下的精度不同,进而决定了不同应用场景所适用的技术。
双目视觉精度取决于基线长度,消费电子要求小模组,其精度低、应用少;结构光的精度取决于点阵密度,仅适用于中近距离人脸识别场景;
ToF的精度取决于其单位测量时间,D-ToF精度不随距离增长而降低,是远距离应用的关键技术;在中近距离,I-ToF正逐步占领结构光市场。
应用场景:消费电子中以手机为主,未来进一步爆发的关键是AR生态的应用,其在支付、安防、智能家居领域也开始渗透
全球消费电子用3D传感市场空间已超过100亿元,预计2025年可达500亿元。消费电子中的3D传感应用以手机为主,在2019年,华为、三星手机相继开始应用后摄ToF,带动市场高速发展;2020年苹果机型有望开始搭载3D传感后摄、非苹机型渗透率将继续提升,行业保持高增速发展。
AR生态是3D传感从可选走向必选、市场空间从百亿迈向千亿的关键。若不搭载该技术,则AR无法体现近大远小特征,虚拟与现实的3D交互将失真。目前各大终端厂商正积极探索AR生态,并应用3D传感技术于其中。
3D传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开始渗透,但目前主要依赖终端厂商的推动。其主要的应用场景包括门锁、门禁、支付等人脸识别类,智能家居、体感游戏等体态识别类和扫地机器人应用的导航定位类。
投资策略:关注长期不变的底层元器件厂商
3D传感产业链,从行业的角度可以分为终端、解决方案、元器件和原材料。
终端和大部分原材料商:主要是手机厂商和半导体材料厂,一级市场标的少,且3D传感不成为该类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业务占比也相对较小;
解决方案商:手机厂商的方案多为自己团队开发(解决方案被终端集成),非手机人脸识别领域目前奥比中光一家独大,其他终端格局未明朗;
元器件商:竞争格局有利于创业公司,有较高技术和渠道壁垒。元器件厂商不受下游方案厂商竞争格局影响,是相对长期不变的子赛道,予以推荐。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防控效果不及预期影响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