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硅片(子公司:银川隆基):
子公司银川隆基:基地共分3个厂区,一期09年,二期13年,三期15年开始投建,18年底建设完工;单晶炉1600台,资产总额82亿元,主要进行拉晶与切片;规划硅棒产能12GW,切片产能5GW,建成之后每年都在技改、产能比规划的要有所提升;
其他子宁夏的公司:
隆基光伏:最新15GW单晶硅棒和单晶硅片,是在一个另一个子公司下面,子公司叫隆基光伏, 今年5.18开始投产,目前正在爬坡,就在本基地隔壁;
宁夏中宁:宁夏最早的子公司叫宁夏中宁,07年成立的,2.2GW;
选址优势:选址银川的原因是政策好、电价低,选择银川的时候,当时硅片成本结构中,公司已经预料到其他成本会持续下降,电力成本就会显得突出,所以提前选择电价低的银川;另外选云南那边也是考虑了电价低,云南也想用清洁能源制造清洁能源,考虑因素很多;公司过去的选址来看,宁夏和云南政府的支持力度最大;
兼容大尺寸:主要是166,其他的尺寸现在都很少,生产182、210完全没问题,但是需求量还不大,明年上半年166依旧可能是主导,但是下半年可能尺寸会开始分化;银川隆基的2期、3期完全可以完全兼容各个尺寸,最早的子公司在中宁07年成立的产能可能就2个GW,那部分炉体比较小;但是本工厂的产能兼容性很高;
成本:到今年8月份是个转折点,这个时间开始,摊薄到每W的非硅成本166开始低于158;
硅耗:不到2.9g/W,明年可能不到2.8g/W;
硅料采购:市场价格已经不能反映真实成交价格,现在公司成交价可能不到87了,具体不方便公布,玻璃我们的采购价格也还是30多,没有到40;
生产N型:不需要设备改造,完全可以生产,但需要高纯度,包括原料、辅料(碳碳、热场)等,以及工艺过程管控;薄片化、尺寸现在都不存在技术障碍;
颗粒硅:目前主要是块状料的填充(块状料有缝隙,填充颗粒料可以加大投料量),现在整体用量还是不够好,后续会根据协鑫的质量稳定性、公司自己研发进展等情况看会不会调整颗粒硅采购量,但现在占比非常非常小;颗粒硅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便宜,大料和颗粒料配合,可以加大投料量;弊端是容易跳料,小料表面积增大,品质稳定性不好控制;
CCZ:目前RCZ性价比远优于CCZ,在RCZ的工艺下,颗粒硅可能更多是填充作用;设备上CCZ要增加设备,要加料装置,而且石英坩埚品质要求很高,所以成本还是高;
二、电池片(子公司:银川隆基乐叶):
基地情况:去年5月份建成,8月份投产,去年底-今年1月达产,产线24条,接近7.5GW/年;
效率:全线23.1-23.2%,近期全线将突破23.2%,今年5月份突破23%的整数关口;建厂初期也只有22.5-22.6%,提效速度非常快;之后正常情况每年至少提升0.3%,明年很看到23.5%应该不难;
良率:98.5%,标杆片区接近99%;
成本:非硅2毛以下,上半年就实现;下半年银价在涨,因此公司正在其他方面加强控制成本;166与182的差距不好说,因为182刚刚生产;
员工:2200人;
二期:厂房框架建设完成,明年Q2投产,3.5GW;
双面:现在还有少量单面的订单,到29号基本清完,绝大部分都是双面的;
设备:基本全国产设备,技术路线还是主流的ALE+PECVD+激光SE;ALD有一定自主设计在里面;
技术路线研发:大的技术路线研发中心主要在泰州,未来有可能再在西安建一个;目前不会单纯押注HIT或者某个技术路线,隆基在技术路线上的覆盖还是很广很深的,所以基于自己广度与深度,以及详实的研究以及成本情况去决策;
本地研发都以工艺研发,主要集中在如何吸收更多光、如何提效的方向对技术路线进行优化;
尺寸:210良率还是低一点,片大之后碎片概率提升,上面有斑点的概率也会高一些,因为210跨度大了一点,166相比156、158增加幅度不算大,良率的控制就更容易了,再往上升级182、210,控制良率难度肯定会加大,但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需要一定时间;
技改:本基地7.5GW全部都是166,后面有升级计划,估计每个季度可以改4条线(一共24条线),升级与否、升级节奏要取决于下游组件订单情况,西安工厂已经是在生产182;
投资:1GW设备不到2亿,厂房租赁;现在的盈利水平回收周期可能2-3年,一般公司投资回报周期底线会设定在4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