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交流会纪要20200527

63次阅读

总结:

成本:四月份完全成本比三月份有所下降,幅度不大,下降一毛钱左右。预计下半年或者年底某个时间点生产环节的可比成本达到接近非瘟前的水平。不可比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一是每个月要计提股权激励费用,大概是1.03亿的水平。二是我们现在在生产上,由于快速的扩张以及非瘟对整个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猪舍的利用率还不够高,造成了一些摊销费用的上升。 从整个行业来看,非瘟导致行业平均成本的阶段性上升,这个阶段还会持续比较长,可能在很多年都会对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具体还要看行业的变化,是否疫情能被有效防控。从去年19年冬季和20年春季来看,非瘟对行业还是有影响的,在结果上表现也很明显。

出栏量:目前来看,完成今年设定的出栏量目标问题不大。按今年我们能繁母猪增长速度,明年也是非常高增长的一个年份。

土地储备:目前已经签署完土地流转协议的整个土地项目储备包含已经在建、建成的合计对应养殖产能是8000万头。

种猪:曾祖代数量接近3万头,留种方面我们每个月都在正常进行。目前几个月下来工程建设的进度比我们预期要慢,可能母猪留种会比前几个月少一些。最近几个月有少量的二元种猪逐步开始销售,本月已经有1000-2000头。

屠宰端:在建屠宰场三个,内乡屠宰场预计今年七月底八月初可以试生产,第二个年底前后能投产,今年屠宰端收入和屠宰量不会特别大。两三年完成2000万头屠宰产能的规划应该没有问题。

猪价趋势:猪价大趋势还是一个总体逐步往下的过程。短期的猪价波动不会对我们长期的发展策略或发展战略造成大的影响,

淘汰母猪占比:每个月销售的商品猪中淘汰猪占比不到10%,高的时候大概7%-8%,低的时候5%-6%。

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在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都有一些增加,主要因为和华能信托、央企扶贫基金以及招商致远的合作。未来我们会根据合作方的意愿以及我们对市场的判断,不排除会用股权融资方式,但是在数量和速度上应该会比去年年底放慢。

控股股东质押:主要还是用于上市公司的发展,以服务上市公司为中心。基本上整个控股股东的资金都是围绕上市公司业务来的,没有其他用途。

 

主持人: 感谢各位投资者参加我们今天的电话会议交流。我们今天非常有幸请到了牧原股份的董秘、首席战略官秦军总给我们解读最近公司的变化。我先简单介绍我们的观点,我们认为在当前节点下对猪价尤其是短期猪价比较悲观的预期已经非常一致了。在周期震荡向下的格局下,我们认为有最低成本、高扩张速度、具备长远行业竞争力的企业,大概能走出2017年牧原同样的走势。行业里,猪价的长期值等于行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加一定的资本回报率,如果没有这个值,农民就会退出,甚至有些高成本的企业就会退出。一旦边际量退出10%-20%,这个价格又会起来。把视野放长一些来看待猪价的波动,我相信会非常明朗。这个行业是4-5年的周期,一般是4年,因为过去20年有5个周期,放到4年的角度看是非常稳定的消费品。在价格长期相对确定的行业,只要成本优势做到行业领先,量不断的扩张,我认为这样的企业在创造价值,我们的投资也要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从投资者结构来讲,我们认为可以把投资者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长远的产业投资角度,看到行业万亿空间,极其分散,效率低下,但是龙头企业已经掌握了核心方法,并且在各项技术集成能力上又明显领先于行业,差距不断拉大。他们的ROE保持比较好的水平,同时还保持较好的扩张速度。从这个角度考虑,无论非洲猪瘟发生以前还是发生以后,行业的好公司每年的底部都在抬高。从这个角度买入的投资者,目前感受到的是每年都在变多。第二类,从非洲猪瘟以来,大家对超级利润、对散户永久退出抱有过高预期的,我们认为资金在最近猪价调整过程中基本上出清了。我认为这个行业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并不是一定要以企业、散户去划分,而是看谁能够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最强的收获能力。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从超级周期去买入的投资者也在分化,也在向产业投资者去靠近,有的可能已经卖出了。第三类是纯看猪价周期,我们认为这个时间点在里边的投资者是非常少的。我认为可以淡化二三类的角度,更多聚焦在第一类。

接下来大家向秦军总提问。

Q&A

1.考虑到外购仔猪、母猪,行业内成本高的可能上到了25以上,甚至有接近30的,防控很优秀的成本都在16以上。我们现在发展速度这么快,成本在14左右,成本领先除了完全自供仔猪、母猪以外,您认为主要在哪些方面?其他方面怎么去看待跟行业的差距?

A:成本的差距表面上看会来自于饲料、疫药费、人工或者其他费用,实际上是由猪群整体的健康状况导致的差异引起费用的变化。我觉得非瘟对行业的影响是一个从高峰到逐步下降的过程,一个客观情况是有可能非洲猪瘟会和行业长期共存,就像蓝耳病、腹泻一样,可能成为行业长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对行业生产的影响之前,有可能整个行业的成本相比于非瘟前有一个相对明显的上升,目前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了。我们还是有信心把成本降到非瘟前差不多的水平。核心是健康水平的差异,差异背后既有装备的差异,还有防疫理念、管理水平,包括管理措施的落地的差异。我们内部同样观察到的差不多的场,也在同一个区域,两个场长出来的成绩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个是整个管理层面的因素。从长期来看,我们公司内部现在的观点认为装备水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出发点,一旦形成相对优势后就会是一个可以长期持续的优势。

2.去年股东大会董事长提到的新型猪舍,技术方案也在逐步的落实,所取得的成绩也让我感到震撼,部分场的成本能达到比非瘟前低不少,当时做的优秀的场现在怎么样?保持什么样的水平?其他场向他们学习的路径目前明朗吗?

A:当时有些新场在比较好的管理下能够做到比较好的成本水平,从结果上看,去年股东大会到今年已经一年过去了,一些情况的进展比我们预计的有一定差距,跟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的疫情反复有比较大的关系,这是第一个。第二,我们也必须承认这几年公司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在一线生产的管理干部普遍比较年轻,经验比较少,虽然有专业基础但是应对复杂局面的综合判断力和管理能力、落地执行力相对来说有所欠缺,需要时间给他们成长。去年股东大会董事长展望的趋势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可能没有大家预计的那么快,从结果上看可以认为这是合理、正常的结果,因为我们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会受到很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影响,但是大方向没有问题,包括一些相对简单实用、见效快的自动化装备,我们也在逐步的推广运用,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不会那么快。

3.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有什么进展?咱们楼房养猪是智能化生产,怎么去评估其对未来成本的控制?

A:我们在内乡的楼房养猪项目更多的会使用我们还在研发过程中或其他还没推广的技术和设备。楼房养猪的特点决定了单点养殖量密度远远超过常规的,对疾病和环保的控制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很多方面会有全新的尝试。例如在生产人员配置上,传统上当时认为10万头的场配置饲养员八九十人,外加管理后勤合计110多人,现在我们内乡楼房养猪项目共21栋楼,每栋楼每年10万头的出栏,据我了解下来每一栋的所有工作人员合计60人左右,只有原来的一半。当然实现这个目标的背后,就是我们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了一些无人值守的设备,去减少人工需要进入到养殖场所的次数和频率。通过监控,能够发现一些异常情况,一些简单的无需人力介入的就通过一些机器设备来做。实际上从我们前期研发到现在推广的比较多的一个就是整个猪舍漏缝板下面的清粪工作。传统上可能更老式的猪舍,这个工作是需要人工来做的,非常危险又很辛苦,工作环境很恶劣,虽然报酬高,但现在也没人愿意干。第二,由于需要人工来做,意味着漏缝板下面的空间需要做的比较大。现在新型猪舍用自动清粪设备,我们的整个漏缝板下面的建筑高度首先就不需要那么高了,这是建设成本的一个节省。设备一旦投入之后,只需一些正常的维护和充电,相比于人工,效率和成本等优势非常明显。目前我们觉得这是在生产当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它做了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在生产上如果涉及对猪群异常症状的提前发现和诊断,包括一些非人类介入的自动设备的处置,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技术和更加细致和逐步的推进过程。整个公司内部董事长主持的几个技术团队,在对楼房养猪涉及这些新的技术点最近几个月都在做集中攻关。

第一,疾病控制整个一条链下来,对疾病控制能力要求确实提出了几倍的增长。第二,由于我们猪群集中度大大提高,对整个环保的处理能力,包括污水的处理思路、处理工艺和处理能力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两块是未来大家可以看到一些新的做法、新的工艺或者说新的突破的地方。

4.公司二季度完全成本和一季度相比变化如何?

A:四月份完全成本比三月份有所下降,下降一毛钱左右。

5.公司未来三年的出栏量和产能扩张规划?

A:目前来看,完成今年设定的出栏量目标问题不大。按今年我们能繁母猪增长速度,明年应该也是非常高增长的一个年份。目前我们已经签署完土地流转协议的土地项目储备(包含已经在建、建成的)合计对应养殖产能是8000万头。

6.公司接下来出售仔猪的计划还是根据市场的行情来判断吗?

A:市场猪价变化之后,市场的需求量也会出现变化,不是说我们去设定一个目标就可以不顾市场的变化强行来做这个事情。我估计五月份整个仔猪的比例相比于前几个月应该有所下降,因为现在整个猪价的下降会造成仔猪购买户的观望行为。

7.未来的猪价展望?

A:我们觉得猪价大趋势还是一个总体逐步往下的过程。但是我觉得五月份的下跌可能有一些短期扰动,应该不会一直跌下去,中间会有一些反弹。

8.五月份猪价下跌会影响公司发展节奏吗?

A:这个我们是不受影响的。一个发展肯定有涉及很多部门和很多准备工作,不可能很快发生变化。第二,长期来看,我们牧原发展最大的基础或者最大的底气是从装备水平到管理水平,到种猪饲料营养兽医这一块,我们相比于行业平均水平有一定的成本领先优势。长期来看我们发展最基本的动力,就是我们有成本领先的优势,我们生产规模的扩大才有可能不断给股东带来高水平的回报。短期的猪价波动不会对我们长期的发展策略或发展战略造成大的影响,当然如果猪价突发性发生剧烈变动,如果经过我们评估,确实会对未来几个月的现金流产生一些明显影响,我们会对建设速度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是我们每个月正常需要做的事情。

现在我们公司内部有一个专门的团队,类似多部门联合办公机制,融资部门、财务部门、建设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等涉及资金类的这些几个主要部门,除了日常信息交流,一般会在月底或月初,几个部门开会对整个情况的变化和我们预计的差异做一个统计和分析。

9.最近仔猪价格和三月份有什么显著变化吗?供应量会有所控制吗?

A:仔猪价格现在跌到1500-1600元左右。销量主要还是根据需求,猪价跌了之后,不光仔猪价格下跌,采购需求也会下降,很多客户会观望,他们会等价格稳定形成一个预期之后才会来加大采购。像今年这个月,早半个月晚半个月拉一批仔猪,可能一头仔猪的成本都差了好几百元,相当于未来这些商品猪上市的时候,不管是赚不赚钱,都不说赚多赚少,有可能就是赚钱和亏损的差异。我们卖仔猪的节奏没有重大调整,根据客户的需要和我们的生产需求还在持续的做销售。

10.公司规划有2000万头的屠宰产能,请问何时能落地放量形成收入?渠道建设方面的规划和节奏如何?

A:目前正在建设的屠宰场有三个,最早是去年六七月份开工的内乡屠宰场,预计今年七月底八月初可以试生产,第二个年底前后能投产,所以今年屠宰端形成的收入和屠宰量不会特别大。我们确实有规划整个屠宰建设的产能,有些相关项目的立项在走前期手续。按目前已开工情况,到明年上半年能投入生产的量都不会太大,有个逐步的过程。两三年完成2000万头屠宰产能的规划应该没有问题。

渠道方面,我们现在做屠宰,面对的客户主要是大型农批市场、大型商场和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相对来说销售模式和生猪销售有差异,但差异不大。销售以二分体即白条猪、六分体为主,精分割前期占比较低,对销售端的要求和压力也不是特别大。牧原肉食这块也有专门的团队、有经验的领头人,有市场的积累和渠道的资源,前期问题不大。肉类销售前期走大宗商品,后期根据产品形态和团队建设逐步打造品牌,不会一开始就做很大规模。

11.公司对于种猪,尤其是曾祖代和祖代的更新和优化现在是什么样的做法?有没有增加一些量?现在公司每个月母猪留种情况如何?

A:我们曾祖代的数量差不多接近3万头。就育种的方向和需求而言,我们已经多年不做大规模的引种,因为我们自己会保证正常的选育。当然我们育种部的同事也会在市场上少量购买一些性能比较优良的种猪,但这些数量是比较少的。

留种方面我们每个月都在正常进行。目前几个月下来工程建设的进度比我们预期要慢,可能母猪留种会比前几个月少一些。最近几个月我们也有少量的二元种猪逐步开始销售,本月已经有1000-2000头。这也是相比前几个月的一个变化,从去年下半年到前几个月我们很长时间基本没有销售。这是我们根据建设的情况和生产的需求进行了一些微调。

12.牧原在智能化和自动化领域跟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有何差距?

A:我们在做的智能化研发,包括我们在内乡的楼房式养猪的尝试,应该是在整个养猪行业的科技研发和智能化领域其他人都没有做过的事情,这个谈不上差距的问题。我前两年在其他场合跟投资者交流的时候也表达过类似观点,未来随着中国养猪行业,尤其借助非瘟带来的高猪价周期,会形成大量的资本投入。我们觉得未来最高的养猪水平应该在中国,不应该在其他国家。所以大家以后不需要问我们跟世界领先水平有多大差距。尽管从全国来看,还是必须承认全国的平均生产水平跟国外有差距,但我认为现在牧原做的一些探索性和尝试性的研发工作已经是在国外没有先例、全新的、开创性的工作。

13.去年在股东大会上提到未来成本会降到9元左右,今年因为疫情和管理团队比较年轻的原因,时间可能需要退后,对于新的时间点有没有大概估计?

A:剔除掉不可比的因素之后,原来说的内容仍然基本成立。在下半年或者接近年底的某个时间点,我们还是能看到生产环节的可比成本达到或者接近非瘟前的水平。不可比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一是我们每个月要计提股权激励费用,大概是1.03亿的水平。二是我们现在在生产上,由于快速的扩张以及非瘟对整个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猪舍的利用率还不够高,造成了一些摊销费用的上升。

14.我之前看到聚爱优选是我们集团里的。牧原在食品方面做的摸索都是放在集团那一块吗?

A:不是,聚爱优选是一个电商平台,主要是销售一些特色农产品。目前我们肉食品的一些产品也在上面销售。他不是大家所说的品牌或者其他东西,而是另外一个性质的。最初我们聚爱优选是为了销售我们子公司所在贫困县的特色农产品而做的这样一个平台。

15.牧原食品现在的收入达到了多大的规模?

A:肉食品方面还没有收入,我们的屠宰场还没有投产。大家能在聚爱优选上看到的产品是我们通过龙大牧原代宰的。龙大牧原不在我们的合并报表范围内。

16.公司对国内生猪行业的盈利水平如何判断?会不会也走到类似美国养殖公司都不太赚钱的阶段?

A:有可能出现这种情景,我们也看到美国确实行业成熟之后,大家的成本水平都比较接近,这种情况在国内也有可能出现。但是我们也觉得,国内现在离那个情形还有一定距离。而且非瘟导致行业平均成本的阶段性上升,这个阶段还会持续比较长,可能在很多年都会对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具体还要看行业的变化,是否疫情能被有效防控。从去年19年冬季和20年春季来看,非瘟对行业还是有影响的,在结果上表现也很明显。

17.我们也调研了美国的一些公司,发现了一些特点。第一美国农民养猪只占收入来源的25%左右,并不是一个主业。在回报率上我们就不能相比。我们都是专业养殖,长期来看必须赚钱。第二美国公司在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利润率都很好,Pipestone有十几个点的净利率、PIC在美国也能做到50%-60%的市占率、Hog Slat也有60%的市占率。我觉得美国的国情还是跟中国不太一样,换言之,牧原其实是把产业链上很多的事情都自己干了,因为产业的配套并不成熟。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A:可以这么说。牧原在发展的过程中,结果上来看我们选择了自繁自养的模式,并不是我们有什么样的情节,说这个东西必须得自己做。而是发现我们找不到便宜又好的供应商来帮我们做这个事情,所以很多事情我们不得不自己做。包括我们连猪舍都自己设计,猪舍内部的设备我们都自己制定规则。最近比较典型的是,我们猪舍需要大量使用过滤器,其中的核心就是滤材。滤材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也有专业的厂商在做,显然我们自己不会做这个事情,但是滤材又是我们过滤器中需要的一部分。目前我们已经引进了几个供应商,在内乡的畜牧装备园设立了子公司或者孙公司来生产我们需要的过滤器,我们觉得这样从成本上来说也能达到一个更优的结果。我们不会自己去买条生产线去生产核心的滤材,这实际还是一个成本和效率的比较问题。从结果上看,确实像你说的,行业没有形成足够的配套,或者说行业足够大规模的企业不够多,没有形成专业化配套的厂家的客户基础,所以才形成了目前的格局。

我觉得中国的养殖行业确实是走了不一样的一条路,美国的情况大家也只能做一个参考。像你所说的,美国的农场主,养猪确实只占他收入的一部分,养猪对他的经济来源其实更多体现在猪粪的灌溉,对化肥的替代上。这一部分实际上没有算在养猪的利润里面,但是综合算起来还是比较可观的数字。

18.从长期的角度看,非瘟发生前我们头均的盈利相比行业有100块钱以上的优势,现阶段公司觉得优势是在扩大还是缩小?如果是扩大的话,公司预计能达到何种水平?在此过程中是哪些环节做的比较好贡献了成本优势?是因为人工成本的节省还是非瘟防控的效果更好?

A:从结果上看,成本控制的核心变量还是猪群的健康水平,或者说疾病防控的效果。这背后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第一,我们觉得核心的是猪舍的装备水平,或者说硬件水平。第二是育种、营养、兽医和生产管理。大家如果有印象,早几年我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提到过原来认为的几个要素和关键要点:种、料、病、管、舍。种是指育种,料是指饲料营养,病是指兽医防控、管是指生产管理。猪舍的设计我们放在了最后,但是现在来看,我们觉得未来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和成本控制水平的很基础、很核心的要素就是猪舍的建设水平和装备水平。这直接决定了整个猪场的疾病控制水平的基础,其他的变量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的。

19.四月份商品猪出栏体重相比三月份有很大提升,主要是因为刻意压栏还是淘汰母猪比较多?

A:没有刻意压栏,可能是四月份淘汰母猪比例相对高了一点,这也是一次性的现象。

20.后面几个月的体重会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还是慢慢会回到以前的110公斤?

A:四月份是一次性的情况,以后应该会回到一季度的水平。

21.当前淘汰母猪占商品猪比率多少?

A:每个月销售的商品猪中淘汰猪占比不到10%,高的时候大概7%-8%,低的时候5%-6%。

22.少数股东权益最近一段时间有快速的上升,主要来源是哪些方面?未来是否还考虑股权融资?

A:少数股东权益在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都有一些增加,大家关注我们公告的话,主要是来自于我们跟华能信托和央企扶贫基金以及招商致远的合作。未来我们会根据合作方的意愿以及我们对市场的判断,不排除会用股权融资方式,但是在数量和速度上应该会比去年年底放慢很多。

23.由于我们扩张非常快,控股公司、全资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整个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是由总部统一操控,即统一融资统一还款,还是让各个子公司能在自己当地区域发挥财务的自主权,即自己融资自己还款?

A:目前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统一集中管理。融资的总体规划和管理是在总部,分支机构主要是实施。当然他们也会开拓一些区域性的银行来进行融资。整个子公司的资金管理会分为收支两条线,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目前我们新设立的,处于建设状态的子公司还比较多,我们主要采取这种模式。成熟的、建设任务比较少的运营型子公司数量还比较少,这些公司我们会逐步在管理上面下放一些权力,但是在资金管理上不会改变模式。我们所有的子公司,只要是在合并报表范围内的都实行收支两条线分开,资金统一集中管理。

24.收支两条线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所有分子公司的钱,每天或者以一定频率归结到总部?

A:在子公司账上的时间非常短。我们在子公司只有现金出纳,没有银行出纳。我们银行出纳的权限全部在总部,所有子公司的银行出纳也都在总部管理。

25.像支付货款,采购之类的也是由总部直接支付?

A:是的,用我们子公司的银行账户来支付,但是整个银行出纳的权限是总部统一管理。

26.控股股东会进行一些质押融资的行为,他们主要的质押用途是什么?

A:控股股东质押主要还是用于上市公司的发展,以服务上市公司为中心。我们控股股东基本没有参与其他的投资。除了早年参与了内乡以及一些子公司所在地的农商行改制,出发点多多少少是有一些帮助地方化解金融风险的意图,不是很刻意的金融投资。基本上整个控股股东的资金都是围绕上市公司业务来的,没有其他用途。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