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介绍:
1、公司发展方向:
与行业内国外巨头公司相比,公司仍有较大的差距,缩小差距是公司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形成产业链一体化,产品形成闭环,打好基础。一方面,公司现在已经有自制胶水,目前使用自制的胶水已经达到了90%,是国内极少数具备胶水自制能力的涂布企业。但公司胶水与陶氏化学等企业仍有较大差距,未来仍将不断缩小差距。另一方面,向上游光学级PET基材发展,目前公司全部PET基材都是外买,其中光学级PET基材是购自杜邦、日本的三菱等公司。考虑到国外未来可能对中国在这些材料上有出口限制,公司要早做准备打好基础。例如,公司拟投资光学级PET拉膜项目,可以丰富产业链布局,也打破国外垄断,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缩减成本。公司PET用量2000-3000吨/月。光学级薄膜材料是跟日本买的,如果没办法供应大的量,公司就会受限制的,并且公司拿到的一般不是最好的东西,所以没办法做出最好的产品。目前公司在上游材料方面已经有投入,3年前公司就在做这个准备。
(2)与客户深度合作,材料不断突破。公司目前拥有众多专利和产品储备,但相较于国际巨头3M等公司来讲仍有不少差距,我们正奋起直追。公司将在公司管理、人才引进、产品研发和推进、项目投入等方面做努力。目前已经拥有比较多的优质客户资源,公司通过“嵌入式”研发体系,为客户不断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2、公司愿景:
国内涂布企业目前落后国际巨头20年,公司目前在不断加强胶水、基材、涂布和印刷等各个环节的技术,逐步具备与行业巨头竞争的实力。公司以“做新材料行业领跑者”为愿景,以“打造膜材料行业世界级中国品牌”为使命。
3、公司机遇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国家对新材料行业的重视程度很高,政府也给予公司很大力度支持。此外,中美贸易战中对华为的禁令都给公司发展提供了机遇,公司和客户的合作也在逐步深化。公司在15-16年引进了日本、德国的设备,已做了相关产品进口替代的布局。在去年年底成功上市,与资本市场接轨,未来在合适的时机或借助资本市场加速公司的发展。
问答环节:
主要归纳为【公司概况】【人才、技术及研发】【生产运营】【行业竞争格局】【市场及客户】【产品】【发展规划】【财务】等类别。
【公司概况】
Q:公司发展历程,产品持续升级的动力?
A:董事长是做胶粘材料的贸易起家,之后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主要是外购材料然后根据客户对规格尺寸的要求来分切。慢慢地,公司开始购进一些设备来进行简单的加工,建立新生产线,逐步加大研发,拓展产品品类。董事长在行业内深耕20多年,是国内实现硅胶保护膜规模化生产的第一人。公司是涂布行业内最早建设洁净厂房的。2017年自主研发了超薄双面胶。这些是董事长和早期研发人员实干中做起来的。2011年起,依靠技术积累和改进,产品技术升级,开始应用到消费电子内部。2010年开始建设泗洪生产基地,引进了日本和德国的生产线。公司也引入一些战投优化股权结构。2014年通过韩国三星的供应商认证,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主要是实干中积累经验不断进步。
从太仓到泗洪的生产线升级是很大的,研发团队也在不断壮大。生产人员对先进设备逐步熟悉也是积累。客户认证方面,三星、苹果等认证,同时也与特斯拉、富士康等有合作。
设备、人才、生产经验技术积累、客户积累等
Q:胶粘剂发展动力。
A:胶粘剂行业要有研发和生产队伍。有一些技术来源,一是本身在其他企业做过,带着技术过来,二是自己在实干中积累,三是借鉴科研经验,查文献。
胶粘剂,公司形成一个指导性的方法论,有规律可循,不论是对方客户有要求还是拿到市场上的竞品,公司能够很快研究懂。
生产方面,生产流程管理体系也非常重要,员工、机器、物料、方法、生产环境等都要注重,生产的不良率才会降低。公司很精益求精。
胶黏材料一开始是做膜的时候用,后来做得好就单独做产品去卖了。
Q:今年疫情影响
A:1月份还好,2、3月影响较大。目前在产品的结构上会有变化,比如IPAD、手提电脑等销量是有所增加的,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的一些拓展把落下的追回来,我们是客户导向型企业,也看客户的需求来做。嵌入式研发我们有一些不方便和老师汇报,和核心客户有保密协议,平时他们对我们监控也比较紧,我们粘合度还是比较紧密的,上市后给核心客户信心比较大。原来我们负债比较高,上市前最高达到了78%,年报的负债比例大概48%,最近也许会略有增长,因为我们也需要有一些投入。
Q:疫情影响?
公司确实受到影响,增速会下滑一些,但20年还是会实现增长。公司整体来看目前保有的客户质量很高,将不断拓展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在疫情下,今年运营情况仍将比去年好。
Q:公司内部建设计划
A:从研发、销售、生产管理到工厂的建设和布局,包括人力资源,公司都在全方位加强。
【人才、技术及研发】
Q:人才储备?未来人才培养模式?薪酬差距拉得很大?
A:IPO申报期内技术研发人员增加了很多,很多很厉害的掌管技术研发的人才并没有补充到招股书里。
未来,有一些关键位置的关键人才外部引进很重要,但内部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很重要。什么模式利润好、效益好公司就会用什么样的模式。
工作分工不同,薪资差距正常。
Q:人均产出低?研发把控如何?
A公司产线比较多,泗洪的核心产线加起来37条,一个产线一天3班倒、每班安排几个工人。公司劳动力成本、设备效率等方面确实还是有优化空间。公司应该不会有管理瓶颈。
产品研发控制方面,从研发开始,有一个process window,在实验室确定;中试和大试会有质量管理人员和大量生产人员参与。在过程中,新老产品会有内部的管控和认证。会积累大量的经验,人员的能力会提升。质量部、技术部、财务部(算研发成本)综合把控,系统管理体系来控制产品质量波动。
如果营收翻倍,公司的人员会有增加,但不会随着收入同比例增长,主要是效率提升,人员素质、新设备的自动化提升等。公司在做一个比ERP更高级的物料管控和生产管控体系,节省人力成本、提升效率。
Q:技术来源
A:如果开发要求比较急,公司又技术掌握不成熟,会外购技术。如果公司对技术有初步掌握,或者内部研发的把握足则会内部研发。目前还是内部研发为主,外部采购技术占比是30%,内部研发是70%。
Q:研发方面
A:公司是从开发就进入,做到与客户同步,包括从客户在规划设计的时候我们就有技术团队介入同步推进。美国研发中心也会在研发中两端跟进。
Q:产品技术差距
A:其实技术差距很小。我们团队有日本、美国和国内专家,技术匹配度很高。需要追赶的是人家积累造成的。
Q:材料是否要经过合成
A:胶粘材料的话,采购原材料后进行合成,然后调配,涂布。功能性涂层的话主要是采购原料,然后调配就可以。公司的胶水90%是自制的,有年产5万吨胶水的能力,主要用丙烯酸来做聚合。基膜出了外购外,公司有自己生产有聚丙烯的基膜,20年投了光学PET基膜。
Q:需要硬化?
A:电性能、热性能上是不需要的,从加印涂层上面来看,的确是的。是一条产线上做的,只要增加一个单元就可以。
Q:配方
A:产品的开发第一步是原材料,原材料好了做起来也比较方便,原材料是分子级的东西产生的差别,有一部分我们已经可以独立自主的做一些这方面的研发,另一部分的确还掌握在欧美、日本的手中,这部分我们在努力建设。很多时候我们要看国外脸色,国外供给原材料才能做。所以公司花费很多精力在原材料的合成上,国外有一些标杆企业,比如杜邦、巴斯夫、三菱化学等做基础化学化工的企业。
Q:公司的博士是研发还是管理
A:只有研发的博士,没有管理的。公司是工业型企业,目前有100多研发人员,跟同行相比还是很突出的,从报表上可以看出来。19年研发投入8000多万,19年打样打了1200多个产品的样,研发团队很强大。
Q:OCA技术难度
A:最早是iPhone第一个做OCA的,采用的是日本和美国供应商,建立起来了整个体系,和中国没什么关系。所以历史决定了本土企业进不去,这些门槛设置的比较奇特,关乎一些匹配情况和环境条件。从本身技术来讲,国内企业都有能力做,问题主要在量产的一致性上。包括三菱、3M都有问题,3M是97.5%的良率,仍有2.5%的不良率。我们在做的是在验证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另外一点是,在大规模验证中,有没有人愿意付出代价。现在的胶膜是3-5美金,而一个屏是几十美金,可以说是用小的去博大的,所以这还是蛮长和蛮贵的过程。
Q:OCA和功能性薄膜的技术区别
A:OCA要求特别复杂。功能性是5-6个指标,OCA有20多个指标,所以很复杂。20个指标也有内部关系,大概牵涉到5个因素。
Q:研发以及专利技术情况
A:公司今年研发会更高,预计将会超过一亿元。最近刚刚申请一个高质量专利,目前专利主要用于在售的产品。以后将会申请更多的专利,完善公司的技术保护体系。专利有效期一般在十年,目前都还未过期。在美国日本韩国设立公司,与客户做“嵌入式研发”。此外,公司成功申请国家与地方联合研发中心,最近申请到了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明后年争取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了研发平台就能承接一些大的项目。
Q:专利的实际性作用
A:专利的布局有考虑,出发点:1是为了将来5-10年的国际专利争夺,未来争夺是在分子级别;2是在专利保护方面,短期内不会有明显作用,但一旦进入到一个大的拳头产品的市场,会有用。国内在材料、电子行业已经有诉讼情况。
Q:投入研发相较于公司体量比较多?
A:公司着眼长远布局。不做尽早布局未来就会被淘汰。公司以产品开发型研发为主,自主研发造新产品让市场接受这种类型比较少,以适应客户需求为主,不是引导型。
Q:新品研发的风险
A:确实存在风险。在风险上,公司和共同开发的主要客户都要承担风险,同时在产品验证方面都会考虑这些因素。公司的内部质量管控和风险管控比较成熟。内部的验证体系全盘采用客户的验证体系,风险管控方面也包括财务风险,同时有预备资金。
【生产运营】
Q:OCA产线
目前,OCA有两条生产线,而且已经开始进入销售渠道,接下来会进一步扩大生产。
Q:PET光学膜线情况
A:我们找了做膜行业技术很强的团队,我们也很清楚做到什么程度,所以会很快的发展。每月使用量可以到2-3万吨。未来10年会投不止一条生产线,有可能是8-10条生产线。公司会制定5年、10年、15年的规划,一条生产线的投入期要2-3年,爬坡期1年,所以未来会分成3-5年的周期去做。所以这个行业并不简单。
Q:产能利用率,提前展望
A:历年来我们上半年会比较平,一般会6月底7月初势头起来。一些核心的客户推进,合作事项在有条不紊往前走。
Q:公司OCA进展
A:在赶超产品上,公司对竞争对于已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如3M和三菱,公司有实现量产,是齐平水平。这类赶超产品用在老机型上,一年在几十万平方,用于南方的企业多一些,主要是手机上。在新产品上,公司也在做配合,相比其他企业得到的信息快一些,研发团队比较完整。
Q:生产运营情况
A:1胶水,自用率达90%,改善产品的性能和品质,降低成本。公司将在未来尝试单独和与胶带组合出售的形式。2材料,光学材料已经投资四个多亿,定制了一条生产线,预计今年年底前投产,解决整个行业材料依赖进口的问题。公司未来也会加大投入并开发对外销售渠道。胶水和基材相结合就形成了涂布和印刷。
【行业竞争格局】
Q:产品竞争格局以及发展应用
A:同行竞争者,国外的有:美国3M,日本的东菱,德国的德莎,他们也是材料行业的领军者,国内:新纶科技与公司有部分业务有交集。
产品目前主要是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销售给安洁科技,领益科技等模切厂,切割后供货给终端客户,终端客户包括苹果、华为、小米、vivo等,其中A公司是最大的客户。产品最初应用在保护膜,即收到新机之后表面的那层膜,也是公司目前的主营产品,目前希望更多对标国际企业,做一些涂布、导电导热等材料。
Q:与国外竞争者的差距在哪?
A:从产品材料构成上,差距不是很大。最大的差距是发展历史、经验、积淀较少,难以短时间追赶上。国外巨头在这方面有数十上百年历史,而公司只有十几年。公司目前的具体产品型号有1000-2000个,美国3M有60000多个型号产品。公司算新兴企业,优势在于客户模式、产品模式等有创新,这是公司的竞争力。未来发展,1是供应链,2是大环境下国内进口替代需求空间,3是灵活性,公司的定制产品的灵活性会更好。
Q:涂布行业企业很难做大?规模做大是否有竞争优势?
A:做大的前提是找到方向。国内胶粘剂行业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发展,但一直没有崛起,主要是受到整个电子、医疗产业发展的影响。在这些产品上没有做到精细化,这个胶粘剂行业受到限制。公司是期待国内的电子、医疗产业能够形成全国性产品,从而带动胶粘剂产品全国化。公司也在寻找机遇。电子、新能源开发、医疗等都会和胶粘材料有相关,未来会有发展机会。
这个行业一个是需要时间积累,二是利润,只有利润做多才有可能做大企业。市场要做到精、细、深才能做出价值,要时间的积累。3M、日东等都有100多年的积累。公司的积累和爆发速度应该会更快。
Q:光学膜产品布局的角度和其他几家比较
A:光学胶膜从大的角度是类似的,但是具体上会有技术能力和产品水平的差异。目前,虽然有些生产线,但是行业内是普通等级的产品,国内没有能生产出高解析度的PET膜。
Q:国内企业在OCA的进展
A:国内企业努力的方向各有差距,因为体系不同。有的企业继承了韩国体系、有的是日本,我们是立足于自主研发,从06年就开始做OCA产品。严格来看,主流市场现在还没有一家国内企业在里面。
Q:公司如何保证长期战胜同行?
A:认证是有门槛的,要有实力,不是随机的。公司有长期的技术和产品积累才能通过认证。
Q:相比于长阳等做拉膜的企业的优劣势?
A:公司主要做涂布,要有基膜然后涂涂层,添加功能性材料,来实现特定功能。目前的基膜都是外购,有普通PET基膜,也有光学级PET基膜。双星、长阳等公司主要是普通PET基膜。光学级的主要从日本的东丽等采购。光学级用于高端产品。日本不愿意卖最好的产品给中国,质量相对差一点。公司投光学级PET项目的目的就是打通产业链,获得一些成本优势,并且将材料端核心能力掌握在自己手里。长阳有少量的光学级PET。
【市场及客户】
Q:膜材料的市场情况
A:进口替代的膜材料大概在百亿级别。
Q:市场规模及行业情况
A:全球/国内(因为全球基本都在国内)200-300亿元人民币规模市场。国内光学市场主要在返修方面。OCA方面,3M占75%,三菱和LG有一些份额。现在全球供应链产生分化(即使不考虑本次疫情也是分化的趋势),所以公司看好这个行业。像国内的华为、京东方等企业基于价格问题、交期问题、技术的灵活性因素,是一定会采用国内厂商的。如华为开发新技术,很多时候不会找国外公司做(技术保密原因等)。
Q:导电材料市场情况
A:铜箔是百亿的机会,基本是被韩国欧美垄断。一个主要方向是5G市场,5G手机需要一些静电屏蔽等功能,这和铜箔的概念是一样的。但现在的铜箔产品距离5G用铜箔材料还需要有一个质的飞跃,例如在原材料的选择上。目前公司也在进行5G静电屏蔽等的研发,和不同厂商、客户进行合作。
Q:OCA胶膜应用以及市场情况
A:OCA胶膜主要是用在触摸屏上,盖在OLED模组上面的。主要应用于成像材料,增强视觉感光效果,提高清晰度。应用在屏幕上,小到手机屏幕,大的有应用于触控黑板、汽车车载系统等等,也有一小部分应用在类似保护作用上。目前的屏幕都是用OCA胶膜。OCA胶膜市场空间在200-300亿人民币,近两年增速较快,体现在电子产品行业的发展和产品应用广度的拓宽上。
Q:光学PET膜应用及市场情况
A:光学PET膜不仅仅用在电子产品里,还可以用在医疗面罩、汽车窗膜、建筑行业。PET膜的制造流程是用PET粒子,通过设备将其融解呈液态,之后拉伸成膜。
市场目前PET粒子售价在4-5千元每吨,PET膜成品价格在一万以上,其中的利润空间较大。公司希望通过发展这一块业务,尽量打破目前被国外厂商垄断的状态。
Q:单品类的规模
A:差异很大。有的做上百万平方米,有的很少。公司的模式是客户定制化。有的时候也会为少量的东西做很多,从而撬动更大的需求。公司有量产模式和中试模式。量产是放在工厂,中试是放在实验室。小样是打样为主,放在中试模式做。公司内部管理是分开的。
Q:目前接到的新旧案子比例,分别的特点
A:案子:新产品和之前产品各占一半左右。新产品的主要挑战在产品开发,由于壁垒等,可能存在大公司落后本土公司的情况。
Q:下游客户结构
A:从产业链上,货是直接供应给模切厂,切割后再给组装厂。最终终端是应用于苹果、华为、vivo小米等。保守口径下,19年对A公司约有3亿元的销售,对H公司约1亿元左右,其他厂商没法准确确定具体供货给哪家。这方面较难统计准确,有的部分是没有办法证明一定是给特定的某些公司的,但最终肯定是应用于终端手机商。
公司在A公司的供应商中占比应该是个位数,A公司最主要的供应商还是3M、德莎等。公司未来争取做更多产品挤入其供应商中。
Q:国内的客户比较多?
A:是的,因为国外的相关制造工厂也在国内。
Q:认证方面
A:苹果一直注重认证问题,华为也逐步开始注重,都会来厂商验证产品。
Q:模切厂情况
A:我们直接的货给模切厂。领益科技占比约11%是核心客户,恒铭达、安洁科技也是主要直接客户。下游手机商比较强势,可能会给不同模切厂不同比例安排,但总体上,公司的核心客户群没有变化,虽然小的会略有波动。
领益科技是一个重要的直接客户,领益的董事长在我们上市的时候去了,是我们的老客户,现在他们市值这么大,需求肯定也大,我们希望做更多更大的量,是我们核心客户也是我们重点服务对象。
恒铭达、安洁科技的占比相对会小一些。模切厂客户总体上分散些,但也避免了单一客户订单风险。我们的产品终归是给模切厂的,模切厂最终是给终端厂的。
Q:公司供货膜材料占总需求比例以及原因
A:目前仍相对较低,在手机膜上占比保守估计在百分之几。原因主要在于A公司和H公司等终端手机商绝大部分还是从国外采购,近来由于中美贸易战、疫情等影响开始更多考虑中国的公司;此外,公司目前也只有部分产品能达到国际要求的标准,这也是公司目前战略规划的方向。
Q:公司历史上,品类也在不断演进,历史上波动较大。未来是否会因为客户订单减少遇到较大波动?
A:这种风险是存在的,行业内的正常风险。一个是研发风险,终端厂商如果开发了新产品,如果我们在它开发阶段就能认证进去,未来业绩就会好,反之研发投入较多又没认证进去就会有问题。另一个是产品迭代风险,终端上新产品更换原材料或者技术。
Q:直销和经销
A:公司的经销长期维持在20%左右。这个不是公司考虑的重点。公司是科技型企业,着眼于与客户合作做研发。不会专门扩大经销比例。
【产品】
Q:公司主营产品
A:公司主要是做涂布,也就是在很多种基材上都可用到的粘接材料。公司也有出货无基材的产品,应用也很广,未来有可以取代有基材的材料的应用。同时也会根据客户要求定制一些诸如铝箔铜箔等的材料。
Q:产品研发思路
A::外部:大的导向是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公司会承接一些定制化的产品,由此在现有基础上做一些研发和突破。内部:公司的人员和产品线建设都在围绕两个平台的建设:1是技术平台,每一个部门都有专门负责不同种类的平台,包括分析,测试,涂层的粘接和反射等,因此在技术上,如果某个产品出现需求时多部门会联合协作。2是按产品线分组,如公司设有专门的导电组,由专业工程师负责,他们会将技术和产品线组合起来。
Q:膜材料生产流程
A:流程:接到订单-发起需求-研发-产品和技术认证-生产
Q:产品与国外产品差距及比较优势
A:差距:主要是体现在应用端的差距,比如OLED折叠屏的手机,技术以及专利都被国外垄断,那这一产业链公司就很难插足。中国整体上在这个行业是与国外有差距的,因此公司在订单配置和技术研发上都仍处在追赶的阶段。国内目前主要是做进口替代,物理参数上讲差距很小了,主要还是客户认证的问题。公司的比较优势是:价格优势、灵活反应能力(时效性、客户需求适应性)。
Q:产品盈利空间
A:
1电子胶粘产品,也是公司的明星产品。由于公司自制胶水可以直接应用在电子胶粘产品上,这就保证了较高的毛利率。
2功能性膜,胶材料可以自制,但所需的基材这一原材料,目前绝大多数只能外购,这一部分成本很难降低。
3石墨材料,目前行业内产品售价一直在下跌,导致盈利空间也较小。
4包装材料,投资额小,应用主要在工业包装、快递胶带等,定价模式是原材料加上加工费,这一块业务虽然毛利率较低,但是现金流较好,基本上都是现汇交易。
前两者在定价上国外厂商存在垄断的现象,胶粘产品和功能性膜是公司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公司将致力于提高其毛利率和盈利空间,目前进展中的OCA胶膜项目就是与这两块相关,此外还有研发一些光学PET膜等。
Q:功能性薄膜有哪些拆分
A:按大品类分的话,粘接材料是最多的,压敏胶带,几乎90%以上的出货里都要有压敏胶带,然后在上面添加一些其他功能,防紫外、防眩光等,这些功能是组合的,很难拆分。
保护膜上面的涂层有很多不同功能要求。保护膜上面有很多层,有抗脏污、抗电性能、透光性能等。
Q: 公司电子粘胶材料为什么成功
A:当时刚好遇到了IPAD销量起来的机遇。原来是和韩国日本采购的,那年实现了进口替代。导电材料市场以国外品牌为主,其实技术差别不大,我们的优势在于价格。公司拥有自有产业链,能自己实现材料的筛选、合成、粘制,几乎不依赖海外供应商,所以能做低价格。规模上有近5万吨的原材料可以自足。同时考虑到下游新产品新应用产生的很多需求其实大厂商未必愿意做,我们公司的灵活性也很重要。
Q:热敏、压敏的比例
A:压敏是在很小的压力下可以产生效果,热敏通过热熔等来实现粘接的方式。目前,我们压敏占了很大比例绝大多数都是,热敏会是一个方向,但是牵涉到运输成本等因素,所以会有一些限制因素,热敏没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会打倒压敏,方向上是这样一个态势。
Q:OCA原材料上会不会受到海外限制
A:所需材料有两种,95%是丙烯酸。高端的丙烯酸有一部分产能在日本供应商手里,但大部分国产替代正在做,所以供应链上问题不大。硅材料方面,国产替代也在进行中。整个产业链来讲,目前没有发现受到限制的地方。
Q:包装材料情况,包装材料的基材与功能性薄膜和电子级胶粘的基材是否一样
A:快递上面用的胶带基本上都是这个,相对而言它的用量很大。类似于家用的那种透明胶。功能的话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上面要有印刷,要求高一点的话就需要在不同环境中都有较强的适用性。另外就是在包装、运行、使用、撕扯等操作过程中要求无声。
包装材料的基材与功能性薄膜电子级胶粘等不一样。从大类是一样的,但是应用的细节会有小差别。大类就是指粘接,能粘的住,就是丙烯酸,而丙烯酸下面还有很多分支,这方面差异是有的。
Q:基膜价格
A:一般来说,1万多/t到100多万/t的基膜都有买,不同厚度的不一样。0.05厚度的,1吨是14000平方米。以现在价格,4850元/吨的原材料(最近石油跌价导致成本下降),售价在10800-11000元/吨,有很大的加工费,所以哪怕机器用来做普通的材料只用1-2年就可以收回机器成本。做光学产品并可以达到要求的话,可能1-2年就收回来设备的成本了。
Q:投PET胶膜?产品利润贡献。
A:公司投PET光学基膜,这个是做产业链整合,这个是公司要用的原材料,不是未来要卖基膜。公司日常管理上不会区分功能性薄膜和电子级胶粘,这是财务披露上的细化,实际管理上是合在一起的,不会单独区分去做规划。公司主要按客户、终端来做区分管理。
Q:石墨导电材料,是新产品还是之前的存量业务?导电胶拓展品类?
A:与之前低毛利的产品不一样,是多层复合材料,客户保密暂时不能透露,预计下半年会有一些落实。
导电胶会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电子产品内部。
Q:BOPP产品介绍
A:将材料涂胶,用于家中的包装盒喷枪等等,毛利率低且单价低,一般是收到订单之后再生产,目前很少。公司会将这一产品进一步加工。
【发展规划】
Q:未来主要市场机会
A:保护膜表面上看好像只有手机的保护膜,但是从生产厂家来说实际上远不止如此。有相当多的保护膜类的产品是类似于很多工业生产线上,在比如手机的生产制造过程当中、富士康组装元器件的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接触灰尘、指纹、水分等,有很多地方有相当巨大的保护膜的用量。而在A公司的系列等产品当中,我们这类产品的占比还是小的,目前我们还不是主流供应商,是替代供应者,我们还处于这个阶段,未来希望通过我们不断地投入,通过招募更多人才,加快研发投入,追赶人家的脚步,我们的估算是,和境外头部企业有二十年的差距,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缩短一些。只要客户能用的产品、这个系列当中涉及的都会去做,新开发的产品我们特别希望和客户共同推进,老的产品做一些相应的替代,随着发展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境外标杆企业不愿意花心思设计,抓住这个机会我们会尽量挤进去多做一些。
Q:产品升级的思路
A:目前我们与国外巨头有全方位的差距,公司的规划还是希望通过5-10年缩小差距。现在我们只是部分产品与他们进行竞争,之后未来希望把实力增强、规模做大、产业链做丰富,目前在做的OCA,光学胶膜,我们在进行设备最后的谈判,明年会有产品出来。此外还有一个PET光学膜项目我们也要做因为它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原材料。光学胶膜会增加我们的毛利,PET光学膜能够生产的话可以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PET光学膜的原材料也是石油制品,PET切片融化成液态,通过设备拉伸成PET膜,目前市场上,PET粒子4000-5000元每吨,PET膜材料产品大概10000元每吨,目前成本暂时下不来,我们也希望努力把它降下来,提高利润空间。
Q:未来发展方向。
A:外部“以市场/客户为导向”,与客户讨论,解决他们的需求。对市场和销售团队的要求会更高。内部,研发人员会向高精尖方向做。生产线,一是自动化,二是数字化。提升效率。
Q:未来主要应用材料
A:一个是电子级胶粘材料和功能性膜材料。这两种虽然我们分开表述,但是它们的功能性上是相似的,我们是根据制作工艺和它功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类的,从生产工艺上,这两大类产品是可以从同一条生产线上进行生产的,可以切换生产的,这个也是我们的主营业务方向。
Q:功能材料的开发计划
A:目前我们会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我们都会深入研究,比如功能性涂层,介电方面的,比如5G市场上应用的低介电的需求,公司内部也在看这方面。还有导热方面也在做这方面的研发。还有光学方面的,这些都是我们投入很大精力在做的。
Q:未来1-2年主要产品增量,新产品规划及储备等
A:不同产品及其发展情况:光学膜基材料未来几个月内将实现投产;在耳机方面的产品即将实现量产;导电胶产品即将与美国某一大公司实现大规模合作;四合一材料将在最近一两个月实现量产;石墨烯相关产品、偏光片等也会在下半年陆续实现量产。公司亦为H客户和A客户研发产品,保密原因不便透露,预计下半年会陆续开始实现。公司兼具成本和服务双方面的优势,预期公司将在明年与H客户有更深度的合作。
Q:未来主攻方向
A:公司产品亦可应用于新能源、医疗等领域,但目前还是专注于消费电子。
【财务相关】
Q:资产偏重,现金流压力问题
A:行业内的基本情况都是这样的,现金流被下游客户所占据,正常来说账期在120天左右,在行业内是正常的情况。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平均每年有1.5-2亿的,其实并不少。自由现金流方面,考虑到公司近几年还有比较大的投资计划,所以近两年比较难转正。
Q:在建工程
A:主要三个,太仓、重庆、苏北生产基地的厂房,预计大多数20年能完工,完工后要装设备。最大的是在泗洪,建好后会放OCA的设备,还有一些后续投资项目也放在这个厂房。
Q:存货周转率
A:生产制造周期很短,最长的一周。所以存货不会很高。但20年上半年化工原材料下降,想多囤积,存货可能会多一些、
Q:递延收益,政府补贴
A:泗洪基地拿了很多补贴,要逐年摊销进入营业外收入。未来也可能进一步拿到政府补贴。
基础资料:
斯迪克是一家专注于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涂布企业,是国内少数和同行业全球标杆企业(3M、日东、德莎)一样具备涂布原料自行开发、合成能力的领先厂商。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可穿戴子产品等。
2006年-2010年:起步于太仓,生产普通保护材料和传统胶粘产品,产品用途较为单一,为消费电子等产品提供基本的保护和固定功能;
在国内率先实现有机硅保护膜的规模化生产;
自行制定的附着力测试方法成为
行业内的通行标准;
是行业内最早建设洁净厂房的国内企业;
2007年自主开发的超薄双面胶带成功替代日本进口产品,为国内首创。
2011年-2015年: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依靠技术积累和工艺改进,产品逐渐升级,部分产品具有抗静电、导电等特殊附加功能,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内部器件特定功能的实现;
2010年开始建设泗洪生产基地;
与日本平野、日本住友、德国克鲁纳特等国际领先企业合作开发光学级专用涂布线、淋膜机、无溶剂高速涂硅机,用于加硬涂层、OCA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
通过韩国三星的供应商认证,成为其合格供应商,是国内同行中最早通过类似认证的企业。
2016年至今:泗洪生产基地逐步投产,具备一定的技术与市场优势,国内市场认可度居同行业前列,与苹果、华为等终端开展嵌入式研发。
泗洪生产基地初步建成,2.2万平方米百级洁净涂布车间(每立方英尺粒径0.5微米的例子不超过100颗)为业内最高等级;
合作开发、引进的高等级生产设备产能逐步释放;
2016年,成为苹果iPhone表面保护膜的唯一供应商;
2017年,为Tesla开发的弹性导热组件成为Model3的唯一供应商;
2018年,与富士康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全系列制程保护膜的总体解决方案;
201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806。
斯迪克拥有1个制造基地(泗洪)、4个研发中心(苏北、华东、华南、美国)、7个营销中心(苏北、华东、华南、西南、美国、日本、韩国)。
斯迪克的核心资产包括:
66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90项;
德国、日本进口国际一流涂布线10条;
1002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119名,销售人员90名;
2.2万平方米百级无尘车间;
637亩土地使用权;
16万平方米厂房和办公楼。
人员构成方面:研发人员占比12%,生产人员占比66%,销售人员占比9%,财务人员占比2%,行政人员占比11%。
学历层次方面:硕士及以上占比3%,本科占比10%,其他占比87%。
近年来斯迪克获得了政府部门颁发的诸多奖项,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颁发的“2019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发改委2018年颁发的“涂层薄膜新材料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科学技术厅2017年颁发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江苏省人民政府2017年颁发的“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优秀企业”、江苏省经信委2017年颁发的“江苏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2016年颁发的“江苏省高性能涂层复合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人民政府2016年颁发的“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斯迪克的主要产品类别如下:
功能性薄膜材料:是用于制造过程与产品结构中的特殊保护膜,主要功能为:抗刮伤、抗酸碱、抗静电、防油污、增透减射、抗眩光、防蓝光、标示、阻隔;
电子级胶粘材料:是具有特殊光、电、力学等性能,满足最终产品功能需求的单、双面胶带,主要功能为:连接、固定、导电、屏蔽、绝缘;
热管理复合材料:以人工石墨为基础的各类导热、散热材料,主要功能为:减重散热;
薄膜包装材料:商业包装领域的封箱胶带,主要功能为:捆扎固定。
功能性薄膜材料的应用举例:
手机玻璃面板制程中会大量使用的功能性薄膜材料,现代显示、触控模组制造过程中,多道工艺需要特殊性能的保护遮蔽膜产品面积大约为板尺寸7-10倍,材料价值可高达2美金;
手机金属外壳制程中会大量使用的功能性薄膜材料,金属手机壳加工中,需要对精细表面提供有效的保护,SDK的相关产品在富士康等用户中被广泛选用。
电子级胶粘材料的应用举例:
手机制造过程中,大量使用功能性的电子级胶粘材料取代传统金属紧固件等,SDK生产的电子级胶粘材料已经实现了对3M、日东 、德莎等传统国际品牌的正面竞争,在华为、苹果等厂商的产品设计中被指定使用;
笔记本电脑中电子级胶粘材料被广泛应用,SDK的发展与笔记本电脑行业密切相关,在长期的合作中与广达、英业达等主要OEM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6307导电胶带、拉伸移除胶带等产品有极高的行业知名度。
上下游供应链情况:
斯迪克的供应商主要为石化下游产品的制造商,日常采购的主要材料包括:PET膜、BOPP膜、PI膜等膜类材料,丙烯酸单体、硅胶、亚克力胶等涂层材料,铜箔、铝箔、原纸、PE粒子等其他材料;
斯迪克的直接客户主要为模切厂,斯迪克将材料母卷或分切品交给模切厂,模切厂将母卷或分切品模切后交给电子元件组装厂,电子元件组装厂完成组装后交给整机组装厂,最终用于终端的电子消费品;
斯迪克开展嵌入式研发,销售部门紧跟终端客户需求,研发人员根据其应用需求,与终端客户形成共同的任务团队,进行相应新材料的研发,以帮助客户产品实现某种或多种特定新功能。
斯迪克的竞争优势包括:
技术
拥有高水平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研发团队119人,取得专利669件,起草胶粘剂行业标准4项;
开展创新的“嵌入式”研发,与终端品牌共同开发新产品,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产品线丰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解决方案。
装备
生产环境:拥有2.2万平方米百级无尘室,领先于国内其他供应商;
生产设备:拥有10条日本、德国定制生产线,领先于国内其他供应商。
营销
营销网络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南等消费电子产业聚集地;
在美日韩等电子消费品行业领先的国家设有营销网络;
为客户就近提供产品和服务;
及时了解、收集、反馈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迅速组织研发和生产,具有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
斯迪克的核心技术包括:
高分子聚合
与国内同行相比,SDK是少数和国际同行业标杆企业(3M,日东,德莎)一样具备高分子材料合成能力的企业;
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高分子材料,使SDK具备了依据客户需求开发差异性产品的技术基础,这是SDK领先竞争对手,参与更高层次竞争的核心优势。
功能结构设计
产品结构设计是涂层薄膜复合材料的顶层设计,通过不同涂层、基膜的组合,最有效的实现产品性能;
SDK一贯强调以市场、客户需求为业务导向,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应用经验,能通过最有效的产品结构设计来解决客户问题。
涂层配方优化
涂层配方是决定具体产品性能的重要技术内容;
在具备高分子设计与聚合能力的基础上,SDK在涂层配方优化领域也具备极强的技术能力。通过配方合理设计,使用合适的添加剂、改性剂等,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功能性与差异化。实现耐高温、阻燃、绝缘、导电、导热等性能。
产品精密涂布
精密涂布能力是本行业的基础工艺能力;
SDK在涂布工艺的理解上,通过13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数据,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开发,定制、改造了大量生产设备以实现更高精度,更高一致性以及更高表观质量的生产工艺。目前具备了从1um到200um涂层厚度,正负公差精度最小0.5%的光学级涂布能力。在薄膜表面处理,涂层干燥、固化等方面也具备相应的技术积累,能满足支持开发当前客户需求产品的需要。
2016年-2019年,斯迪克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均超过销售收入的5%。
竞争格局:国际三巨头(3M、德莎、日东)等国际知名企业为行业内的先导者,基本垄断了中高端市场,并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国内厂商众多,但多数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且中低端产品占比大,以斯迪克为代表的少数起步较早且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厂商,积累了技术经验,掌握部分高端材料的生产技术。随着中低端市场的饱和,竞争格局已经由原来简单的价格竞争向技术和品牌竞争转变,从提供单一功能产品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转变。斯迪克凭借技术和市场的积累,已逐渐开始对三巨头的产品进行进口替代,多款产品已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广泛使用。
斯迪克已与苹果、华为、三星、松下、中兴、OPPO、LG、富士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斯迪克的直接客户:以领益智造、安洁科技、兰考裕德(富士康)、正美集团为代表的模切厂以及长期稳定合作的代理商。
近四年来斯迪克的销售收入、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毛利率保持稳定,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4.33亿,净利润1.1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8,411万元,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指标也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