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高级副总裁兼董秘 、副总裁兼财务总监 、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
Key Updates
1. 位置大数据增量表现最好,18年开始布局,截至19年底,收入、利润端、产业空间超出公司预期,与各类服务商(滴滴、美团等)合作。
2. 未来在示范区(5G相关测试下),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车路协同、四维云会积极参与。公司将合肥市市政府围绕第二总部建设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在场景设定、自动驾驶仿真、自动车辆算法适配、改装、上路、地图等建设平台,进行开放,让示范区接入。
3. 导航业务成本下降,主要来自于委托第三方加工的成本下降,第三方主要配合数据、编译、引擎共同提供的智能打包业务。研发投入在公司内部持续转型,在传统产品投入降低,面对新业务(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的投入上升。
4. 高精度定位产品今年组网才完成,今年建立1400多个基站,今年5月20日会面向15个省市的覆盖,全国覆盖还需要时间,主要系全国工累计2200个基站。高精度定位未来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不只是车端,包括保险、林业、农业等产品诉求。高精度定位国家开放的精度满足不了,前景较好。
业绩情况
1. 疫情过后复工复产情况:各地业务、研发全面恢复。疫情延迟订单拼命追赶。公司商用车联网等参与疫情做技术支撑。
2. 2019年乘用车下滑了7.4%,但导航业务上升7.18%,公司以数据、算法、算力为核心,保持了导航业务的领先,也在做芯片、自动驾驶等,通过资本协同、产业研究等多重方式数据+云AI的综合解决方案,巩固行业地位。公司持续创新能力强,公司产品投入有3-5年的错配。每一块产品从投入到业绩兑付有5年的长周期。国家政策落地2月,十一部委智能发展战略,助力智能汽车规划发展,看到政策导向。去年年初获取了宝马自动驾车订单。
3. 2019年业务板块,除芯片外(国内行业车端销量下滑,公司下降29.6%),导航业务增长7.18%,车联网增长22.5%,大数据增长100%,大数据增长37%,收入达到24个亿。
4. 19年冲击了国产和中低端车厂销量下行。业务面地图内外一纸化,实现了小时级能力。导航业务孵化新能源,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找桩难、充电难。特斯拉接入公司新产品。ADAS覆盖了230万公路里程,满足L2到L2.5。
5. 云化整合的意义对内聚合效应,对外建立存储的框架需求。四维云在国内外驾驶实现积极效应。L4等有订单,圈定了锁定的区域(采集、测试)。公司也做了全量和轻量各个版本测试(与华为)。去年拿到了自动驾驶牌照,具备低成本量产能力。
6. 产品车端、政府端、产业端、甚至是冬奥会等多场景地图数据服务支持,未来将向全球亮相。公司提供车路协同V2X服务。各省示范园区(新脑区)需求对应的项目较多,甚至于海外面向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相关测试、自主泊车等都会面向公司数据。
7. 位置大数据增量表现最好,18年开始布局,截至19年底,收入、利润端、产业空间超出公司预期,与各类服务商(滴滴、美团等)合作。张家口、济南、内蒙古、苏州等项目已经落地,公司针对项目对接。国家部委包括双基项目(工信部)代表国家队出现。Traffic4融合可视化、AI大数据,提高交通精细化、交通预测等政府的需求在做。
8. 车联网乘用车联网去年业绩从后装产品等在财报上有影响。从订单到客户范畴,突破了原有基于轻量化的产品、系统。前装高端品牌累计品牌高。去年也发布了后装车基,七万台销量,加上了揭发科技的芯片。
9. 商用车对财报带来积极影响。客户市占率达到80%,具体国内头部主流商用车长8家是客户,联网330万辆(累计),年度增量达到50%,收入段一次性收费推出了节油模式、保险模式。公司在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发现了新的机会。每台车3-5%节油模式(验证),今年会前装、上量,会给C端测试。服务费2000-3000,会与一汽等有所合作。
10. 芯片IVI产品一代受对标公司产品冲击,公司出台AC8015智能座舱,有利推动IVI。公司发力车控芯片(MCU)在单车挖掘的效应与IVI不同。公司单车挖掘量开始打开,车厂有一定需求。 存量车电池周期3-5年,公司立志前后装同时发力。
12. 一季报:国内和海外疫情有所冲击,国家政策拉动。等待国家政策推动(江苏、佛山已经开始启动),公司将会有消费复苏。收入、利润端有所下滑。疫情影响无法判断,现在给出的数据是考虑疫情的判断较为客观。
Q&A
杭绍甬智慧公路与高精度地图关系以及新基建商业模式
公司迎合5G新基建(自动驾驶、数据),杭州项目前期在路侧段,现阶段高精度地图还未里面测试,只是前期在改造路侧设备。目标定位在全球领先,后续交通领域基建领域路下设备和路侧设备接入。未来V2X打通,对标国外。
公司未来在新基建项目中担任的角色
未来在示范区(5G相关测试下),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车路协同、四维云会积极参与。公司将合肥市市政府围绕第二总部建设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在场景设定、自动驾驶仿真、自动车辆算法适配、改装、上路、地图等建设平台,进行开放,让示范区接入。
乘务车车联网业务的驱动力和四维智联并表问题,何时盈利?
四维智联不再并表。车联网增速快主要系商用车车联网增速高。商用车预期今年打平,行业厮杀凶悍,之前靠补贴和免费,四维图新还在收费,可以覆盖成本,随着节油模式和保险模式等C端逐渐放量后,利润在明年能有所兑付。
高精地图在车路协同中的模式
车:高精度自动驾驶
路:基础辅助,使得动态物体能够反射投入
基准设备:固化,摄像头+感知设备。在路级的感知设备ok,在cut-in、cutoff方面需要进行辅助。
精确位置描述和辅助设备,车和路是感知定位。视觉定位图层较为重要。地图在车上的商业模式较为成熟。路和基准设备端目前是项目模式,即基建项目作为承建单位去做,逐渐形成定价标准(更新维护频率等),未来是运营模式。
RobotTaxi(上海、长沙有试点)车队与四维的关系?
公司想成为robottaxi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必将用到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定位以及感知设备。
公司与高德业务方向的差异?
与高德差异越来越大,高德的方向以服务阿里生态为主,菜鸟为辅,覆盖阿里为主的物流体系。四维主要是车厂和Tier1,领域不同。车厂服务群中四维图新的角色将越来越重。
新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的影响?
收入准则对大数据业务影响不大,去年开始梳理公司合同和业务,以终验做收入确认,本身没有用完工百分比做收入确认。
导航业务与乘用车增长错配怎么理解?
导航业务在传统业务客户端主要是中高端车厂,冲击主要是美系、韩系车厂。
研发投入是否减缓?未来研发费用情况?
导航业务成本下降,主要来自于委托第三方加工的成本下降,第三方主要配合数据、编译、引擎共同提供的智能打包业务。研发投入在公司内部持续转型,在传统产品投入降低,面对新业务(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的投入上升。车联网成本提升主要系商用车联网新业务前期依赖硬件预装,面向产品服务有采购需求,在2018年前报表乘用车车联网成本来源于车联网,2019年后开始包含四维智联系。
高精度定位产品的客户结构(政府和企业)、展望、典型案例
高精度定位产品今年组网才完成,今年建立1400多个基站,今年5月20日会面向15个省市的覆盖,全国覆盖还需要时间,主要系全国工累计2200个基站。高精度定位未来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不只是车端,包括保险、林业、农业等产品诉求。高精度定位国家开放的精度满足不了,前景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