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赛意信息脱胎于美的集团IT部门,最初主要负责美的集团内ERP系统的实施。2004年,赛意高管团队通过MBO的方式使赛意从美的独立出来并随后开启完全市场化运营。由于具备对制造业尤其是家电行业的深厚理解,2007年开始,公司开始往以MES为核心的智能制造领域布局。2017年,公司成功在深交所IPO上市。2021年赛意信息成为华为云同舟共济战略合作伙伴。2017-2020年,智能制造收入复合增速达77.84%,占比从10.36%提升至29.83%。2020年,智能制造业务实现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56.33%。我们认为:随着S-MOM等自研产品的持续推广,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收入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时,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赛意信息脱胎于美的集团IT部门,2004年,赛意高管团队通过MBO的方式使赛意从美的独立出来并随后开启完全市场化运营。当前,创始人团队仍担任公司主要高管,且以一致行动人的形式共同持有公司42.26%的股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正从运营管理层下沉至车间制造执行层。公司顺应趋势,内部研发与对外投资并重,布局智能制造业务。当前其核心自主产品SMOM已进入8.X时代。
投资逻辑
离散型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度加速,公司核心受益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行业高景气度。相较于流程型行业,离散型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需求呈现小而散的特点,更需要整套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我国目前制造业基础好、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强、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智能制造进程,在多重利好因素之下,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行业维持高景气度,未来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与人才,有望充分享受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红利。
公司拥有众多优质客户群体,产品化提升复用率,打造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内智能制造软件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公司有望依靠核心竞争力脱颖而出。1)优质的客户群体:公司已为超千家企业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拥有华为、美的等众多优质客户。近年来,公司积极开拓新客户,扩大收入来源,客户集中度逐渐降低。2)行业包提升复用率:公司在电子、机加工、PCB、注塑行业、泛家居等核心行业推出行业套件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标准平台+行业套件+定制化服务”,大大提高代码复用率,降低二次开发时间,从而降低公司整体实施周期。2018-2020年,智能制造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9.97%、31.56%、41.03%。3)自研产品放量:公司自研一体化工业管理软件产品家族S-MOM与基于数字化中台的供应链协同软件持续放量,客户在软件许可方面付费意愿提升,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管理团队:现任董事长张成康先生与其他几名高管之前均为美的IT部门成员,2005年组成创始人团队,成立广州赛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早期美的集团持有20%股份,后伴随多次增资扩股逐步下降至11.91%,上市后至今一直稳定持有。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总经理张成康先生,持股16.20%;第二大股东为佛山市美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1.91%。公司前五大自然人股东张成康(董事长、总经理)、刘伟超(董事、副总经理)、刘国华(董事、副总经理)、欧阳湘英(财务总监)、曹金乔(总经理助理)均曾在美的集团就职,互为一致行动人,共占公司40.93%的股份。
当前,创始人团队稳定,均继续在公司担任高管。从团队成员的年龄来看,年富力强,在未来5-10年公司高管团队发生巨变的可能性较小。稳定的高管团队有利于公司智能制造转型顺利推进。
上市至今,公司进行了多次股权激励,且主要以核心员工为主。一方面,股权激励有利于锁定公司核心团队,保证公司战略持续稳定推进,另一方面,从行权价格来看,尤其是2020年与2021年的两次激励,行权价格与公告前1个交易日交易均价打折程度较低,显示出公司对未来发展具有充分信心。
公司于2018年、2020年和2021年进行多次股权激励,以14.79、20.50和18.80元/股的价格分别向340、158和64名激励对象(不含预留部分)授予342.96、1073.00和525.60万股限制性股票。公司的三次股权激励均采取净利润作为考核目标,彰显了公司对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
行业和公司优势: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司在实施开发与产品服务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To B的行业里,Know-how是重要的壁垒之一,公司培育了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咨询顾问团队和技术研究团队。 咨询顾问团队:在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系统实施、应用集成及设备互联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施经验; 技术研究团队:探索并紧跟云、移动互联、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持续迭代公司产品与服务,使得公司保持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目前,公司已经成功为超过千家来自于制造、零售、服务等行业的企业级客户提供了丰富而具有竞争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拥有华为技术、美的集团、华润集团、深南电路、立白集团、大自然家居、视源股份等众多优质客户。 2014-2020年,公司来自第一大客户华为技术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9.37%/61.29%/70.28%/60.64%/45.17%/38.51%/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