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董秘
传统业务26年了,模式上已经成熟,过去每年收入利润保持30%以上增长;对标美国塞纳公司;创新业务15年布局,16年提出双轮驱动战略,4-5年的发展推进不错,疫情推动下的互联网医疗等进展不错,财务报表上暂时没有体现出来;两会上,卫健委明确医疗信息化作为重点发发展,包括互联网医疗,明确提出线上线下一体化;才忙完深交所的年报问询,还有可转债的问询恢复。
问:两会召开,医院预算据说充足,订单的情况?
答:我们看到的公开信息和大家一样,医院这块如果有变化,会来自两会之后,行政这块的属性比较大些,订单暂时没看到大的变化,从疫情中恢复,尤其2月份基本上没有招投标,3延后有一个单月翻倍的增长,4季度回到平稳;如果没有两会,原本常规恢复要5,6月份才能恢复到没有疫情影响之前,都会有一个陆续释放的过程。没有看到新一轮规划在订单上的反应;两会后看各地资金到会的情况;之前不少省提出发展新经济,上海在线医疗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订单的反应要到下半年。
问:互联网医疗这块大概什么时候在财务上体现,未来的比例?
答:2020年,创新板块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预期,因为创新业务和政策的关系非常高;疫情期间很多门诊听诊,倒逼线上业务的发展,但是疫情不好估计,如果没有疫情,互联网医院在上海和北京的落地估计还没有完成,在之前的政府工作计划估计不是这么排的,疫情过去的是否会放缓我们在观察;很多方方面面的因素会影响,建设资金的问题,光提目标还要解决建设资金的问题,互联网医疗不是一个孤立的某个部门的问题,不光是卫健委,还有医保局的协调,所以不好预料今年的产出问题,只能看到今年创新业务比去年肯定要好,好到什么程度没有数据支撑测算;我们内部觉得既然政策已经开了口了,收回的可能性很小,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先把东西揽到盘子里;我们董事长去年就提过,16年提辅导是双轮驱动,既然是双轮,那至少要一样大,未来如何变化还要再看
问: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院的关系?电子病历订单如何转换持续收入?
答:大的互联网医疗就两类模式,一是第三方平台的模式,这种模式和后来国家推的有政策要求的有不同,政策是落后的,13,14年就有互联网医疗的概念,政策18年9月才出的,原来互联网医疗是和医生进行的连接,一段是用户,一端是医生,进行的撮合,2018年政策出台后,要依托医疗实体来开展,一是完全自建,目前来看只有少数医院这么做,类似传统IT系统由医院自己开发,不超过10家这样做,几十上百人自己做,没有可复制性,是一种现象;大量的医院是和第三方合作,互联网医疗依托实体的模式的另外一种模式就是实体医院和第三方合作,2015年卫宁和邵逸夫医院合作,目前走在市场的前列,今年1季度末,以合作共建模式拿到牌照的100家,同期市场共300家,所以我们1/3的份额;两大模式的区别,第三方的模式偏消费互联网的模式,比如好医生,它以卖消费类的东西为主,和传统互联网的更接近,我们打造的是一个个医院自己有一个互联网医院平台,今后在某一个区域也会形成一个大的平台,这是后话;相比之下,依托互联网医院的模式是严格按照卫健委出台的政策的办法,首先主题是医院,只能开展复诊服务,未来是否会放开,理论上会放,但不是现阶段,在安全,健康保障上做到没有问题才会这样。依托实体的速度会慢一点,从单家医院的角度,初期是存量用户为主的转换,后期还会有增量。针对一家单体的医疗,流量,流水和纯的第三方平台是不好比的。一类是看病的,另外是偏消费的,自己觉得自己有点问问问问,顺便会买点体检包,保健品。未来两边是否会相向而行,要看看,其实内涵有蛮大区别的。
电子病历是否会重复,其实这个行业不是一锤子买卖,有点想盖房子,一开始打地基,医院的信息化是渐进式的,很少看到一开始就采购好所有的,很想盖房子每年盖一层,和投入水平来看,大概占1%的水平,去年整个医院的支出占收入1.13%,这个工作本身就是不断的重复的。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一直在做,但是感觉做不到头。不断的有新的需求出来。现在从全国医院信息化成熟度的指标,可以看电子病历,现在全国水平只有2级,而卫健委的目标是8级,今后这个目标还可能提高,现在还看不到这个行业的天花板在哪里。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这种技术进步也会带来新的需求。
问:互联网医疗这块,医院的溢价能力是否会强,把足够多的业务放在医院平台?
答:如果我们和实体只做存量业务的分成,那这个问题就是一个问题了,因为无非就是线下转到线上,后期或者偏长期,一定是生态的问题,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上海的儿童医院做了云药房的概念,会产生电子处方,拿药还是从医院的药房,无非是可以快递,能够进到医院的品种其实是有限的,医院原本是药企很大的场景,但是从患者的角度他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原本慢性病是吃这个药的,但是如果没有进入的话就买不到了,现有的模式下,在医院开药就只能开到入围的品种。比较贵的比较特殊的就更受限制了。云药房和医院有联系但是不属于医院,通过处方匹配,可以匹配到有药的供应商,和国药和上药合作,这些要都是药企来直接配送,和医院的药站品没有关系,这样药品就丰富了,病人的感受度,满意度会提高;第二,在商业的设计上,对医院有一些设计,医院提供相关服务,医院提供平台,会反哺医院,未来尽管是依托实体医院开展,也会是和多方资源,最大的好处是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初期,规模不太明显,过一段时间后会更清晰。
问:winnex发布,网上有专家表示这个产品比较先进,这个产品的报价如何?客户接受度?
答:现在还没有正式客户,只是试用客户,会有多种选择,一是传统的LICENCE的模式,二是SAAS模式,这种初期针对比较小的客户,技术产品的角度是支持全面布局的。和上一代同类产品,价格有所提升,可能在百分之几十的幅度;意向客户,原本卫宁会有现场的用户大户,1-2千人的大会,大会做新产品的发布,现在就会有一些人表达使用的意愿,这次用户就没有看到产品如何使用,现在收到30多家的客户的使用意向,他们表达很大的意愿准备用,后续我们的定价策略,很多用户的预算是去年做的,去年他们不知道我们会有这块新产品,他们需要调整一下预算计划。今年下半年,形成定稿的产品报价后会做进一步推广,预计今年50家用户。
问:把所有的产品替换成WINNEX,时间?
答:中台模式,部署效率后悔大大提高,交付周期会缩短一半,而且工程师不需要到现场,远程就可以实施。另外一端,是医院的预算,这是很客观的,我们的主体是公立医院,需要把预算做完才可以使用,除非今年国家层面拿出很大一笔钱来做信息化,仅仅靠原来的更新换代的方式,还是需要一个周期的,上一代产品更换平均9个月,现在这个时间节省一半不止。医院刚性需求越来越高了。智慧服务,电子病历评级都会推动医院的加快,医院的主观性也会加快。
问:医保信息化,今年国家医保局招投标是否会出现低价竞标?青海模式来看,很多厂商都参与进来了,是否会削弱我们的优势?
答:国家医保局8-9千万,实际中标1千多万,这是因为大家想不计成本的去铺,但是可以换来全国市场的份额,青海作为第一个省,它相对比较小,估计是省级的做了就差不多了,经济发达省份除了省级还会有地市级的招标,青海在卫宁的角度来看本身也不是自己的优势区域,比较可喜的是我们也中标了;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规划,30个试点城市,今年有点滞后了,今年加上疫情,变为4月份才第一个省招,后续应该可以看到其它省份也在招。一个省看不出来,多有几个省来看得出格局。市场的最终参与方大概就是这些家了。
问:青海的项目,卫宁拿下的都是智能审方,是否意味未来我们拿下的都会是
答:至少证明这是我们核心的。真正到应用软件的层面其实不多的,第三方外购软件占的多一些,真正自主软件的卫宁拿的标比较典型,其它省份的应该会比青海的大一些。先把自己的控制好,其它的也会去参与。整个医保软件里面很核心的系统,没有带有第三方软件的那种标那么大和显眼,重要性比较大。
问:互联网医疗是否会爆发式增长?是否有竞争壁垒?
答:逻辑上是会的,但是爆发点不是一家单体的医院上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平台的爆发,它会增长,但是爆发可能性小;做很多家医院的平台,爆发的可能性比较大,今年我们的策略是跑马圈地,不是单家互联网医院的运营,尽快把已经开放的客户拉到盘子里,什么时候做大的产出我们就不那么担心了,只是早晚的关系了,我们目前更看重有和没有的问题。互联网医疗,医疗的属性更重,所以需要稳妥,不能跨步太快,否则会带来风险。
问:整体思路?
答:2月份的时候,电话会,我们提过方向,互联网医疗的平台公司上做一些股权的整合,现在还没有完成,会在业务上先行;集团的核心人员搞了一个有限合伙的平台,算是跟投,跟着卫宁健康,纳里健康,大金中医,钥匙圈,希望打造一个在创新业务还在投入期,财务方面还是负的,希望核心人员能够有切身利益才会更好的发展。少量参与,间接投入。云医和云药两个方向都做了这种连接。
问:跑马圈地下,医院为什么不用原来的供应商而用卫宁?是否原来的供应商不能做?
答:不能说原来的供应商不能做。卫宁在互联网医院上的布局比同行的早,公开信息来看已经1/3,最早的标杆用户邵逸夫医院得到国家卫健委等的认可,我们现在觉得这个优势会越来越明显,随着项目越来越多,后面要形成一个生态,纳入的医院越多越好。这是我们切入早形成的优势。我们也没有一家独大的想法,友商也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