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委外”再扩张需跨过三道坎。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上篇估计2016年是委外规模和占比大年,之后逐步下行;即使当下流动性超预期宽松,传统“委外”模式也难以显著再扩张,原因在于:(1)表内没额度:2017年以来商业银行表内经营受到更多监管约束,在流动性指标(NSFR/LMR等)使用下,银行表内“委外”空间大幅减少;(2)政策不确定:机构的避税需求已使用较充分,在财政压力增加情况下,未来相关政策会有收紧的可能性;(3)客户缺信任:“委外”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条款和筛选机制,商业银行将面临较大投资受损的风险。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2017年利率债熊市和2018年信用风险违约攀升导致部分资金方受伤严重,信任重建困难。
海外“委外”的三个启示:(1)机构仍是机构募集资金的主力方向,海外大型资管机构来自机构的资金在50%以上;(2)委外是相关机构扩张自身投资边界的利器,股债主动管理和包括私募股权在内的另类投资产品是委外方向;(3)完善的跟踪、评价和激励体系将更长久维持双方关系。
后浪已至,新一代“委外”的三个变化。(1)头部化:理财子公司(单家对应资管规模万亿元以上)和“超级”农商行(通过合并将会形成一批万亿规模的机构)将是最大的增量资金委托方,其中理财子公司替代非标投资(总资产占比约20%)需要新资产;随着联社改制和区域农商行合并,超级农商行形成后投资边界扩充,资产端需要新伙伴;(2)工具化:为降低资产脱离自身控制带来的风险,未来商业银行在自身投研体系完善后会加强产品穿透后评价,委外的资管产品更趋于工具化甚至“积木化”。两类工具更受青睐,一是交易成本更低的传统配置资产(利率债和信用债指数产品为主),二是适合表外配置增厚收益的新资产(权益等收益增强资产为主);(3)定制化:方向是个性化、跨资产的解决方案,包括基于不同客户、监管要求、市场环境基础上输出方案设计等。从贝莱德研发的Aladdin Platform实践看,这体现了机构资管业务竞争力的差异。
关键词:委外机构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