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绍环节
中控专注于流程工业,主要希望保证流程工业各类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场景的安全。工控系统早期被国外一统天下,属于“卡脖子”技术,曾经是中控等厂商产品的10倍,甚至更高,现在基本上达到一致。工业控制系统是工业经济的神经和大脑。公司主要专注于流程工业的厂商,主要可比公司是霍尼韦尔、艾默生、横河电机等。流程工业企业营收占比占工业企业营收中的43%,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5.8万,其中2019年石化行业收入达到12.3万亿。中国很多行业目前还属于工业3.0的阶段,目前增速大概10%,例如医药行业很多还没有实现工业自动化。工业4.0增速达到15%,目前发展趋势很明显。公司DCS+SIS规模将近40000套,DCS市占率达到27%,SIS为24.5%,APC为26%。仪表产品部分入围中石油、中石化。工业软件早些年更多提的是两化融合,之前中控参与了很多的试点示范项目。目前全国化工园区676个,公司在200家园区建立了5S点,实现用户需求快速响应,并获得用户的画像。去年,8个百万量级的烯烃项目,中控中标了7个。中控要实现工业3.0向工业3.0+4.0的转变,并逐步由系统商向解决方案商去转型。
2. 交流环节
问:在工业软件战略思路下,未来3-5年的重点方向,未来业务结构的变化?
公司的两大转型就实现3.0到4.0的转型和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转型。4.0要实现智能化,主要各类工业软件的应用,各种对能耗、环保等的需求均需要由软件来解决问题。目前贸易争端等都在倒逼各类生产企业转型,因而公司第一个转型是实现3.0到4.0的转型。第二个转型是实现产品到解决方案的转型,其中以仪表为代表的市场分散度很高,因而如果公司从单独做产品到产品+服务的转型,同样符合客户的需求。
问:如何看公司工业软件产品的竞争力,和对公司发展的助力?
公司最早做工业软件主要的对标对象是ASPEN,并非霍尼韦尔等,通过与产品结合可以让软件有更大的市场。目前很多项目是行业专家在做,我们希望能把工业软件做的更易用化。随着经济的不断推进,这块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问:DCS控制系统追求稳定性,更换周期问题,另一方面APC软件增长和变化,市场容量如何?
DCS行业在石化行业之前用的比较多,例如中石化。之前中石化认为APC很重要,但很多中小企业觉得没有APC也可以很好,但接下去不会是这个样子。最近我们观察到APC的需求变得很多。我们不仅仅是做大的石化项目,还有一些小的化工项目,虽然一个项目只有几百万,但我们也会去做,希望能大范围推广。
问:DCS平台底层与工艺之间的联系,平台化如何?
结合很重要。针对平台,生态一定要有,中控的优势是DCS的市场占有率,我们争取在各类园区都搭建5S店就是希望实现生态的打造。因而,未来的一两年我们不会过分强调人耗的提升,而更多是生态的建设。DCS市场的规模大致是80亿,未来应该短期的天花板在100亿左右,但仪表的规模超过千亿,工业软件同样超过千亿,制造业企业对于能耗都远远超过跨国公司,并且监管也有一些需求,因而这两块是很重要的方向
问:公司是产品和技术驱动的公司,但产品模式以项目交付为主,未来应该要实现转型,是否考虑让工业软件实现订阅等服务模式的转型?
工业软件与通用软件不同,类似salesforce这边SaaS化服务的软件,我们也在去做,当然并不是全部的软件。除此之外,我们正在做工业控制操作系统兰卓。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大的方向,如果能有人去打造数字地盘,对公司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和今天的Android操作系统一样是开放的。中控有各类工业知识,希望逐步打造更多的工业APP。
问:公司的行业赛道未来的布局大致是什么样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跨行业拓展策略?
对于工业来讲,行业know how至关重要,中控积累了20多年的相关经验。正常情况下,公司不会是为了去竞争,就是开辟一个领域,也不会是以价格战去解决问题。比如去年设立的国家油气管道公司,之前这个领域大多数都是国外垄断的,现在有了国产化的投入,目前我们在油气管段一块也在加大投入
问:公司内部的研发是怎样的组织架构体系,有什么样的考量?
公司的研发主要是按市场行业部门来进行划分。针对应用型软件,我们有专门的工业4.0部门。
问:公司在海外市场扩张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展望?
我们在海外市场做了十几年,过去的确做的不好,因为是把它当作中国的市场,所以主要做中小项目。目前,我们在中国市场做了大量的大型乙烯项目,未来做项目的能力在提升。目前我们积累了很多行业经验,接下去在海外我们应该更多去走高端项目。
问:公司是怎么把人的经验固化到模型和产品?
这块我们之前做的不是很多,但我们有对工业的理解,在制造业一定是工艺走在最前面,这块我们会逐步去做。
问:自动化行业之前增速比较缓慢,未来是否有一些因素大致整个工控行业有一些快速的增长?公司在产业的竞争地位十分明显,未来逐步拓展是否仍然能保持这种竞争力?
如果将自动化作为通用的工具,未来一定越来越虚,其中DCS大概也就100亿,而PLC大概200亿,如果仅仅是一家自动化公司,空间较为有限。中国流程工业占中国40%的产值,其中化工有12亿产值,如果我们能帮助它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很大的盈利。中控不准备做纯粹的DCS公司,而是要做一家工业4.0公司,其中包括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装备和先进的运行,中控主要是做先进的运行。就算80亿市场全给我们,也需要10000人,而项目全做完以后,人怎么办又是一个问题,因而我们要做这种转型。目前海外市场坦白地讲,发达国家很难进去,因而大的石油公司和其他供应商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中,我们的产品软件更丰富,响应更及时。如果是纯粹的DCS市场,增速像手机一样都会达到天花板,未来一定要做业务转型。现在也有央企和我说,你们的占有率太大了,大概有60%。我们现在不在意这种市占率,更多是去做全球化的竞争。例如之前壳牌和横河有深入合作,即使价格再低也不要中控,就是因为有标准。国内市场容易有价格战,因而我们不知要做DCS,还要做工业软件和服务的转型。
我们持续保持业务快速增长的核心逻辑,首先整个市占率还会保持快速增长,而且和第二名第三名的差距会拉大。另一方面,仪表的空间很大,未来会逐步提升,因为制造业企业希望控制企业也把这块做起来。另一方面,中控在工业软件是没有天花板的,这块不比任何竞争对手差。
问:应收账款逾期比例比较高,原因是什么?
公司预收账款金额也很大,应收账款不到9个亿,公司整体的议价能力还在。应收账款问题是行业特点决定的,一般是先收60%的预收账款,后面40%是项目投运后返回,所以会进入应收账款。
问:工业软件毛利润率较低,未来会如何改善?
毛利润率低主要是计算了人力成本,如果不算人力,约有90%。这块成本中10%是服务器等,其中30%是实施成本。
问:子公司兰卓负责工业软件,未来会如何考虑?
兰卓仅仅是打造工业操作系统,它是开放的,向所有用户和厂商开放,和Android一样。工业软件都是中控自己来做。
问:和利时私有化,未来上市的话是否会对公司形成挤压?
中控没有上市前就和和利时有竞争力,上市与否不会有太大变化
问:公司业务的边界在哪?自动化偏硬件和控制的层面,是否考虑向离散的领域去拓展?
中控主要是在流程工业,但像管道、船舶这种我们会去做。同时,进一步去做4.0层面的拓展。公司大型、重型和小型的PLC做的也很好,但我们的分销渠道体系不如汇川,目前主要是做高端客户为主
问:体外公司较多,褚老师的时间分配?
帮助把握方向是最重要的,具体细节公司管理团队比我强大的多
问:海外发达国家新上项目逐步减少,未来国内市场是否同样会萎缩,这块对公司的影响是怎样的?
未来项目肯定越来越少,但炼油还有1亿吨,后面就没有了,但后来很多小的会淘汰。未来80亿的市场会不会下降我们不好说,但我们希望不会下降。从中控而言,首先DCS的替换周期是10年,10年前跨国公司的市占率是远远高于中控的,而且我们大中小型客户都会去做。
问:公司的阀门和仪表还有很大的空间,但和DCS系统有一定不同,所以更多是制造业,这块我们的竞争优势如何,我们有多大决心,会怎么去做,是否会和第三方合作?
仪表这块和控制系统关系密切,之前招标都是DCS和仪表分开招标。我们也希望他这样,因为这样三大跨国公司优势更明显。未来如果能够整合招标,有一定优势。我们希望以中端仪表为切入点。
问:工业控制产品,公司有没有考虑海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他们的体系内去做国内业务?
目前,我们在加大力度,已经进入了跨国公司的短名单
问:公司仪表体量较小,目前和竞争对手差距主要在哪几方面,传感器方面大概是什么水平?
仪表传感器这边我们会参与,会持续投入,目前确实有一定距离
问:工业软件市场空间确实很大,但产品属性是否非标程度比较高,是否能做到很好的回报?
工业软件确实都是非标的,即使都是炼油厂,也不完全一场,但如果能增加一些配套服务,也会很不错
问:工业软件协作问题,与兰卓操作系统是否会协同?
公司内部的软件肯定是有协作,不会因为兰卓去破坏掉,底层整体标准化程度是比较高的
问: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定价是如何进行的,每年运维支出的定价是什么样的状态?
假定10年的生命周期,现在的情况几乎都是一次性的合同,一般是3331付款,运维的付费比例不大。DCS的定价都是由市场的招投标来确定,但目前对价格的敏感度在降低,最近对服务等的收费都是综合来考虑,另外定价主要基于点数
问:公司员工的招聘考核机制?
现在高管浙大也不多了,不完全是浙大的,未来有更多的引进人才
问:公司未来股权流转的考虑?
中控在股权激励上在一开始就在考虑,早年因为受到50-200人的限制,未来一样会加大这一块的力度
问:未来对标ASPEN,准备如何去提高公司业务的毛利润率?
工业软件更多是软的东西,可能更容易做到一些突破,可能不止ASPEN,未来会有更多软件。